在這個寒假裡,我和我媽媽都看了“最後十四堂星期二的課”這本書,看完之後,我也和媽媽一起交換了心得,我們都有很深的感受。
墨瑞教授是一位社會學教授,他不只教學生,他也為貧寒家庭做了很多的服務,他不只充實自己、愛自己,也關懷週遭的人,更無時無刻地去愛別人,讓自己活得更有意義;甚至在最後他“知道”死亡將至,勇敢面對死亡,學習面對死亡之後,他開始真正學習如何活著;如何活得更有意義!他在最後生命即將結束之前,憑著他的勇氣、幽默、耐心及態度,以不同的角度來看待生命;一個更為健康、更為合理的角度,這是一般人做不到的。但他不僅做到了,他還把這些想法分享給他週邊的人,讓週邊的人也能愛他們身旁的人,讓“愛”能擴及所有人,讓社會充滿愛!
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如果沒有家庭的話,今天我們根本沒有立足之地,沒有任何依憑。如果你沒有家人的支持、關愛、照顧和關心,你就幾乎什麼都沒有。愛最重要,『不相愛,即如死滅』。這讓我想到了自己的家庭,我的家在幾年前,因爸爸生意失敗導致家庭負債累累,爸爸媽媽不但沒有因為這個原因吵架、離婚,反而更加地同心協力為了家庭、小孩付出,不僅沒有任何怨言,不論再忙碌,也不會忽略我和弟弟,時時刻刻關心我和弟弟,更不願我們餓著,他們勇敢積極面對生活,正如墨瑞勇敢積極面對生命,正因為有家庭的愛在支撐的啊!
這本書的主角墨瑞,也讓我想起我去年過年前過世的外公,我的外公從病發到過世(因腦瘤過世),中間他經歷了兩個禮拜:“有意識,但無法用言語表達他意思(眼睛也無法睜開)的生活”。在這兩個禮拜之前,他知道他不久人世,但他一直勇敢面對,交代所有的事情,從不曾掉過一滴眼淚,即使躺或坐在病床上,也一直表現他的樂觀態度,甚至在他幾乎不醒人事的時候,他還一直努力表達自己的意思讓家人知道,在他嚥下最後一口氣時,他甚至清楚張開眼睛(因腦瘤關係,外公已經無法正常張開眼睛),跟自己的兒女點頭且表示自己即將離開,這樣的堅強,不正是跟墨瑞教授一樣的嗎!我很高興,我有一位這麼棒的外公!
讀完這本書,感受很多;愛和友情不是任何金錢可以替代的的,人要快樂的活著,不要因為一點小事,就把自己的生活弄得很悲哀,想要有很好的生活品質,就要努力充實自己和自己的生活,不要找一堆生活藉口來說服自己。從現在開始,好好規劃生活,充實自己,也是我從這本書得到的最大收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