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名稱: 私立樹德家商 一年級 104 特優
作  者: 郭芸芸 
參賽標題: 五體不滿足
書籍ISBN: 957607388X
中文書名: 五體不滿足-乙武洋匡
原文書名:  
書籍作者: 乙武洋匡
書籍編譯者:  
出版單位: 圓神出版
出版年月: 2007年5月
版  次: 初版
一●相關書訊:
本書作者乙武洋匡一出生即被醫生判定為原因不明的「先天性四肢切斷」,也就是一般人說的「天生沒手沒腳」,但他說:「殘障只是我身體的特徵,沒有必要為身體上的特徵而苦惱。《五體不滿足》是乙武洋匡以生活化的語句,描寫他從幼稚園到目前生活的自傳,成為他代表性的暢銷之作,因他那樂觀進取的生活態度,使得各地紛紛掀起了一股乙武炫風,也為低迷的社會帶來一股希望的泉源。


對於任何事情都勇於嘗試,但在事前都沒先考量到自己是否有那能力,還好有老師同學們,一定會找到可以讓作者做的事情,在作者的求學階段,應該說多虧遇到這麼認真的老師和很有愛心的同學們吧! 也因為這樣,作者和大家的相處更自在,彼此間也沒有隔閡,這是很難得的,我相信往後,這些都會是大家最美好的回憶!

 
二●內容摘錄:
人就像一滴水,一滴水如果落到大海裡,渺小得無人察覺它的存在。可是大海,就是由這每一滴水組成的。人也是一樣,現在的你,或許覺得少一個人,也沒有什麼大不了的。然而,這個世界就是由每一個人組成的。如果這麼想,你就會覺得每一個人都有他的價值,是寶貴的「生命」。「p.154」
 
三●我的觀點:
綜觀整個社會,雖說這是個二十一世紀的高醫療、高科技世代,但社會上仍有許多身心殘障或患有特殊疾病的人,因求助無門而自怨自艾,怨恨老天爺為何如此折磨我?埋怨父母親為何給自己如此的一副身體?但如果他們能夠換個角度想一想,與其怨天尤人度過一生,何不像「乙武洋匡」一般活出生命的色彩,我想雖然這些身心障礙的人,在身體的某些機能異於常人,但相信只要肯走出心理障礙的陰霾,在能力上不一定就會輸於手腳健全的人。

我覺得決定一個身心障礙的人,將來的一生是充當一個和常人平起平坐的樂觀主義者,還是一位只肯在黑暗中哭泣好像明天就要世界末日似的之悲觀主義者,和周遭的家人親友用什麼眼光來看待他異於常人的部分,尤其是父母的教導關懷最為重要,如果雙親能夠從小就將他看待為一個正常的小孩,給他一個健康的概念「別人能做的,你也一定辦得到」,讓他獨立自主的成長發育,而不只一味地仰賴父母、依賴他人。

在今日相信你曾經聽過許多小孩或青少年說:「白做工的,反正我也做不好」「做了也沒用,反正我都那麼笨了」等諸如此類的話,也相信你曾經在電視報導中看到一些飆車的青少年說「我無聊啊!除了飆車我又不知道自己能做些什麼」其實不管你是個四肢健全或身心殘障者,在這個社會裡都是不可或缺的一個個體,只是你必須知道自己在人群中扮演的是什麼角色,而且不管這個角色是紅花、還是綠葉,都必須好好詮釋這角色,所以無論你是怎樣的一個人,最重要的必須要「超越自己」「肯定自己」「創造自己」。

不知大家曾注意到不論在街角、廟會、或市場裡,常常會有身心障礙者向你請求,希望你能伸出援手,當然出於人的憐憫心和同理心,會給他們些許的幫助,但換個觀點想想,如果我們都狠下心來,不給他們任何的幫助,那他們或許會因此而想辦法靠自己的勞力來賺取生活所需,而不只是消極地認為我是殘障者,沒有能力做任何的事,別人「理所當然」要幫助我,如果這些身心障礙的人能夠因此在工作中認同自己、肯定自己,不再認為殘障是個缺陷的自卑想法,相信這個社會定會出現更多像乙武洋匡一樣殘而不廢的佼佼者。

而他,乙武洋匡。則是完全不一樣的一個人,他不停的努力,就只為了證明自己也是可以和一般人一樣的生活著;做一般人所能做的事。當然,他一切的心酸、痛苦,也都不是我們所能想像和體會的。生活在佈滿異樣眼光的他;不被信任能力的他,卻不退縮,他以不服輸的精神、冷靜的態度向正面思考,坦然的面對事實,徹底走出他生命中那個灰暗的時段。這樣的努力,不僅讓他對這個世界有了一個全新的看法,也擁有了美麗的一切。

在他成長的歷程中,老師給他的幫助很大,他們對一個殘障的孩子採取的教育不是特別的待遇,而是以一律平等來對待,這樣多多少少有點殘忍,卻也是對作者最好的教育,也讓班上其他的同學覺得作者跟正常人沒什麼不同。在學校其他的學生對作者不會有那種憐憫的想法,大家都很願意幫助他,卻不是因為同情,是以一種對朋友的關懷,公平的把它當成團體中的一份子看待。
 

 
四●討論議題:
很多母親在產檢時,得知自己的小孩是個手腳不完全的小孩,常下意識地認為要墮胎,不然小孩來到這人間,對家人對社會都會是個累贅,對小孩本身也只有受苦受難的份罷了。而醫生也會如此建議,當然這樣的想法對小孩是不公平的,而要以如何的處理方式和以何種觀點來思考,才是最兩相得宜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