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名稱: 私立樹德家商 一年級 5 特優
作  者: 李紫綾 
參賽標題: 幸福,早知道就好
書籍ISBN: 9867323270
中文書名: 幸福,早知道就好
原文書名:  
書籍作者: 何權峰
書籍編譯者:  
出版單位: 英屬維京群島商高寶國際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
出版年月: 2005年4月
版  次: 初版
一●相關書訊:
你知道你頭上有多少根頭髮?不知道,對嗎?但是現在如果有人拔了你一根頭髮,你就會知道,你就會清楚的感覺到,對不對?

當你鼻塞,你會感覺到,但是當你鼻子通了你就忘記鼻子的存在;當鞋子太小,你會感覺到,但是當鞋子剛好你就會忘了腳的存在;當你家裡停水停電,你會覺得真糟,但是當它們一切運作正常,你從來不覺得他們的好。

你可以感覺你的痛苦,感覺你悲慘,感覺到你的不幸,但是對於你身邊美好幸福的事,似乎都感覺不到。每天平平安全,過著平凡無奇的日子,你不會覺得自己是幸福,等有一天你不幸遇到一些災難,然後呢,你就會突然發現過去的幸福。

大多數美好的事物,都是驀然回首時才驚然發現,這就叫人在福中不知福。這道理人們往往要到失去或太遲了,才懂!為什麼不現在就知道呢?
 
二●內容摘錄:
金錢可以買到美食,卻無法買到胃口;金錢可以買到好床,卻無法買到好夢;金錢可以買到好藥,卻無法買到健康;金錢可以買到豪宅,卻無法買到溫馨的家。金錢無法彌補情感的缺憾,金錢無法撫慰心靈的傷口;金錢不能陪你一起歡笑,金錢不能減輕寂寞。(p.39)

一旦你懂得欣賞過程,那你人生的旅程,必定是美麗的。因為生命的目的並不在道路的盡頭,而是在整條道路上;因為美好的風景並不在目的地,而是在每一步路、在每一個景、在每一個呼吸、在每一個心跳,不論你在哪裡,那裡就是你的目的地。(p.63)

阿圖•魯賓斯坦曾如是說:「大多數人都追求有條件的幸福,其實,唯有當你不設任何條件時,才能感覺幸福。」(p.75)
 
三●我的觀點:
千金難買早知道,正值花樣年華的學生為隔天考試挑燈夜戰時,恨不得及早聽從師長的苦口婆心:先苦後甘;因販毒而身陷囹圄的青年,頭一次認真閱讀家人送來的各式書籍,之後恍然大悟、涕淚縱橫,為年少無知的輕狂悔不當初;行將就木之人得知將不久於人世,於病榻前哀聲嘆氣道:「早知道即使當初再忙,也要陪陪妻小,哪怕只是默默地坐在他們身旁望著。」儘管家財萬貫、富可敵國,那卻是死不帶去。萬般帶不走,唯有業隨身。然而,藥房不賣後悔藥,如果有些觀念我們能早點知道,或許會發現:幸福的青鳥其實沒飛那麼高,也能少走許多冤枉路。

尚未翻閱這本書之前,我極容易緊張焦慮、患得患失。即使是在踏出一小步前,我也要細細思忖幾回,深怕做了讓自己後悔的決定,造成一步錯、步步錯的惱人殘局,像潑出去的水收不回。對自己的期待像大樹那麼高聳參天、對物質的渴望如繁星般不可勝數,追求不曾存在於世上的完美無缺。一開始的求學路是一片康莊大道,可惜我終究在一段崎嶇路上跌跌撞撞、狼狽踉蹌、茫然失措,直至失去自信。想要的太多,到手之後坐這山、望那山,欲望洞口永遠填不滿,到最後弄不清自己要的究竟為何,究竟何時才能有滿足的感覺。

直到偶然選中了這本書,將它細細咀嚼後我才發現:有太多該「放下」了!無欲則剛,欲求若愈少,能牽絆住自己的人事物便愈少了。人的欲望無窮,即便通過考試、得到好工作、買車、購屋、結婚、生子、有足夠養老金,我們仍會活在不滿足。因為就如書中所提到的:滿足只存在於達成時的那一刻,在達到的那一刻之後,你就對它愈來愈沒興趣,然後你的不滿就會開始。猛地裡我的思緒飄到距今兩千多年的春秋時代,那居陋巷,人不堪其憂,也不改其樂的顏回。顏回的「樂」,不假外求。換作是從前的我,想必會天天發愁、苦著一張臉吧!

諸多世事,豈能盡如人意?或許此刻有人仍抗拒那不甚理想的現實,不斷地回想身上承載著的種種苦痛。我也曾如此,這彷若天天提醒自己細數每道難以抹滅的傷痕,待它們結成了痂,再垂淚摳掉之。我也曾想看開,如同出自聖嚴法師的「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但知易行難、談何容易!此時不妨遵照書中所言,轉個念頭想吧!生活的藝術即是──不管發生什麼事,都能找出屬於自己的享受方式。我想,無論開心、憤怒、抑或是難過,到底還是得穿過一張日曆紙的厚度,到達截然不同的另一天。也許顏回早領悟這點了,他看得見活在他心中的天堂,維持發自內心的喜樂。

「快樂就像貓的尾巴,當你追逐它時,你永遠抓不到它;但如果你不理它,你走到哪裡,尾巴就永遠跟在你後面。」所以從今往後,我不必再羨慕那些能出國遊山玩水的人,因而顧影自憐了。有幸呼吸嶄新一天的空氣、接受灑在身上的陽光,聆聽枝上鳥囀、欣賞嬌美花影,嗅聞醉人綠草香,已是何等幸福的事!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趁現在竭力感覺身邊的幸福美好,別等到失去了方懂珍惜、才喊早知道。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四●討論議題:
我們身處生活步調比從前農業社會快上好幾倍的現代,每天面對大量資訊的衝擊,且聽聞愈來愈多國人罹患憂鬱症、躁鬱症、自殘、自殺的消息。對於感覺不幸福的人們,我們能什麼樣的方式幫助他們呢?他們該如何找到擺脫負面情緒的方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