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以死神的觀點來敘述的故事,故事中的死神並不恐怖,在人們的眼中,死神是邪惡黑暗的代表,但故事中死神卻沒有強行取走他人的性命,而是取走即將死亡的靈魂,他比人更知道如何公平地對待每一個靈魂。人類比死神更殘忍更可怕。戰亂中,大人們彼此咒罵對方、老師們對學生的狠毒無情,從前就有反猶太主義,再加上宗教與經濟的影響,使許多民族厭惡猶太人,二次大戰期間因納粹領導者希特勒的歧視、宣傳猶太是低賤的民族,生活在納粹統治下的猶太人,處處遭人歧視、辱罵、欺凌。人們的人性被抹滅了?連死神都有一點憐憫之情,為什麼不能公平的對待每一個民族?難道真的有比較低賤的種族嗎?戰爭的殺戮,受苦的永遠是人民,「和平」真的很難做到嗎?看到家破人亡流離失所的人民,沒有一點憐憫之情嗎?戰爭永遠只會帶來傷害與毀滅。
九歲的莉賽爾小小的心靈承受無比的傷痛,弟弟的死與媽媽的離去,但寄養家庭溫暖的親情撫平了她那顆受傷的心,半夜噩夢連連的莉賽爾因爸爸漢斯溫柔的眼神,漸漸得到安全感,漢斯每天半夜都陪伴莉賽爾閱讀識字,而莉賽爾在那時對文字有強烈的喜愛,她發現比食物更難以抗拒的東西—書,她忍不住開始偷書,但偷書的賊卻不識字,沒受過教育的莉賽爾在學校受到老師與同學的歧視,她努力學習,卻遭同學的取笑,受不了的她終於大打出手,應該要給別人學習的時間,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學習也一樣,不該一開始看低別人,而是要鼓勵給他自信,而文字也讓她逃離了死神的懷抱,幸運的活下來。後來,莉賽爾不只會識字,還會朗讀給別人聆聽,甚至有人肯定她的作文能力,給一本空白書要她寫故事,可以知道有努力學習一定會有成果的,就算失敗也不要氣餒,在挑戰一次,相信會有好成果的。
陪伴莉賽爾成長的漢斯,偉大的父愛令我讚嘆,他曾經以最喜愛的菸捲換一本二手書給莉賽爾,彈手風琴陪伴莉賽爾度過每個夜晚,莉賽爾有溫暖的親情當然也有友誼,她最好的朋友—魯迪,戰爭迫使他們失去歡樂的童年,兩個人常常結伴去偷竊,那是迫於環境因素,偷竊,成了他們童年另類的樂趣,他們互說心事、互相幫助,這是多麼珍貴的友情,而魯迪的改變也令人感動,他從偷竊食物變成分送麵包的人。一個受納粹迫害的猶太人麥克斯,活著對他而言是痛苦是懲罰,躲在寒冷冰凍的地下室,渴望外面的世界的他,與莉賽爾用文字來紓解壓力、治癒心靈,有了活下去的動力。莉塞爾幫助了許多心靈受創的人,也許應該說她與文字撫平了無數顆荒亂的心。
無情的戰爭、一枚炸彈、一個遲來的警報聲,奪走了無數的家庭。天堂街瞬間夷為平地,佇立在如山堆疊著瓦礫廢墟中的莉賽爾,淒厲的哭喊、滾燙的淚水潸潸而下,連死神都忍不住停下腳步靜靜地看著她,他拾起莉賽爾自己寫的故事,裡面記綠著不向命運低頭、勇敢面對艱苦人生的故事。相信殘暴的戰爭下,還有人性的關愛,會有一隻手搭上你的肩,給你溫暖的擁抱。
文字,洗滌人類的傷痛、安撫受傷的心靈,給人們溫暖、向上奮發的精神,相對的,帶給人類吵鬧與怒罵。人類,是否該認真地想想,文字的意義是什麼?可以帶給你安慰還是無窮的傷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