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在我國小的時候就看過了,因為當時還小,情感豐富,所以看到一些令人鼻酸或感動的地方,眼淚都會在眼眶打轉甚至流下來,可是感想卻沒那麼多,這次看完了以後覺得,張家龍很勇敢卻也令人憐憫,我不知道耳朵快聽不見的感覺,如果是我我想我應該會自暴自棄吧!但張家龍卻很勇敢,體諒爸媽,一個人獨自上台北,一個人獨自面對另一位母親,我離開家裡一天就開始想家了,何況是個國小生,聽力有問題的孩子要在學校裡讀普通班已經很困難了,更何況在普通班級裡參加朗讀比賽、參加大隊接力,甚至還得了朗讀第3名,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地方是:因為張家龍參加朗讀比賽,怕自己會走音,丟了班上的臉,還有會讓自己的弟弟失望,所以他每天都很努力的在練習。比賽當天,他聽到前面幾個人都表現得很好,他怕自己輸給別人,而顯得有點退縮,但他看到老師和同學們的肯定的眼神,最後還是鼓起勇氣,拋開所有的恐懼,勇敢的接受挑戰。我覺得有朋友真的很重要,還有很棒的老師,勤奮得幫助張家龍,張家龍也很努力,獲得第三名真的很不容易卻也是一個難忘經驗。
看完這本知道原來聽障生是那麼的辛苦,我們也必須尊重他們、包容他們,而不是欺負與歧視,如果換我變成了聽障生,我想我也無法忍受,但張家龍卻學會原諒與包容,讓我也想跟著他學習,我的國中同學的班上有一個腳不方便的同學,他們先前包容他、與他做朋友,但後來同學們卻發現他的行為與態度令人討厭,他認為幫助他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因為這樣,他在班上的朋友並沒幾個,態度果然也很重要。
每個人的身邊應該都會有身體殘缺的人,有的放棄自我,有的卻努力向上、努力學習,比起我們這些身體完好、健健康康的人來說,更應該珍惜目前生活週遭所擁有的一切。
我不喜歡夏小薔的媽媽所說的話:「您也知道那種孩子連一句話也說不好,腦子多半也有問題,而且行為粗魯,什麼偷雞摸狗的事做不出來……」聽障生只是聽力有問題而已,但腦子可沒什麼問題,我們不應該歧視身體有殘缺的人,只要有好的溝通能力,就可以有完善的心智發展,張家龍因為有毅力和努力,不但能寫出優秀的作品,就連學業成績也不輸給其他人。
我很感恩上帝給了我一個完好無缺的身體,看完這本書之後比國小的時候的感觸還要來的多,我不像國小那樣看完哭過之後就把它丟在一邊了,而是發覺身體殘缺的人需要別人更多的關懷與照顧,我可以把張家龍的精神作為我的榜樣,因為他的毅力,突破了心理障礙,讓同學們都刮目相看。我很喜歡這本書,意味深長、百讀不厭,這本書讓我經歷了我無法經歷事情,在書的後面還多加了一些關於聽障生的資訊,讓我獲益良多。雖然聽障生的聽覺不好,但他們的志氣卻一點也沒輸給我們,可能比我們還要更多,我想以後我能儘可能的去鼓勵那些身體有殘缺的人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