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名稱: 私立樹德家商 一年級 115 甲等
作  者: 許恩瑋 
參賽標題: 乞丐囝仔
書籍ISBN: 9578032889
中文書名: 乞丐囝仔
原文書名: 乞丐囝仔
書籍作者: 賴東進
書籍編譯者: 賴東進
出版單位: 平安文化
出版年月: 2000年05年16日
版  次: 初版
一●相關書訊:
  《乞丐囝仔》作者賴東進先生在一九九九年獲得了十大傑出青年的殊榮,看著台下
的重度心智障礙的母親和大弟,眼淚不禁奪眶而 出......。一向堅忍的他哭了,因為
他通過了上天給他最嚴厲的考驗-「乞丐出頭天」,這是一個不可能的任務:從小就
出 生於一個乞丐家庭,吃不好、住不好,排行第二的他,就必須扛起一家十四口的生計
重擔,在暴風雨裡行乞、和狗爭飯、穿著死人的衣服,甚至做 了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事
。但他卻沒有因此被打敗,反而成為他向上的動力,不僅當上了班長、模範生,
成績也都 是名列前矛,然而這一些成功的背後,隱藏了許多不為人知的酸甜苦辣......。

 
 
二●內容摘錄:
  我的流浪生涯讓我深自明白世界上沒有僥倖,只有靠自己的努力才能獲得生命的一切,每一分的打拼都像是一塊堅實的磚塊,一點一滴的在為我們 的人生奠基,人生如此,工作亦復如此。(p.223-p.224)

我一直相信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雖然你付出多少不一定 會得到多少,但如果你不腳踏實地的努力,那麼你所得到的地位也會很快再失去,因為輕易得到的東西不會讓人珍惜。(p.253)

還好我沒有倒下,還好我堅持到了今天,還好我不曾放棄過人生。(p.19)

我告訴自己:孝順父母就要即時,更要珍惜現在擁有的一切。(p.37)

信心如果要靠別人給我的掌聲和獎狀才能擁有,那也不算是真正的信心(p.220)
 
三●我的觀點:
  「乞丐囝仔」這本書發人深省的地方,不只是教讀者體認的貧不足羞,條件不如人家,與其生氣不如爭氣,任命不如拼命!這本書值得大家學習的精神,不只是那熱切的求學意志,還有賴東進先生的父親,那種「眼盲心不盲」的處事態度,更是令人尊敬。即使眼睛看不見,但他的心卻是 處處替人著想;幫鄉民義診、開處方籤…等,憑著多年的經驗,雖不敢說是醫術高明,但卻也是秉著一顆行善的心,替有需要的人服務呀!這種心,在現代,已不多 見了。在鄉里間推恩施福,教讀者認出真正的殘疾,不是外在的身根不全,而是身體健全卻在心中沒有慈悲和包容的人。而真正的缺陷,不是環境的困頓塞厄,而是自己先喪失了信心和勇氣。
  想起賴東進先生的遭遇,以往對生活不知足的心態,全都消失殆盡。比起他,我們真的太幸福了,我們還有什麼地方好抱怨的呢?賴東進先生憑著他過人的毅力及耐 力,一路走了過來,在那樣的環境中成長,最後走出了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反觀現在,許多年輕人不知道要好好努力,整天無所世事,甚至於遇到不如意,就有輕生 的念頭,多麼可笑的想法啊!生命是多麼的寶貴,怎麼會有人想要自殺呢?自殺就能把問題解決嗎?說穿了,也只不過是為了「逃避問題」,因為不想也不敢去面 對,所以選擇逃避;自殺就能把問題解決嗎?錯了,這只是將問題擱置或讓無辜的人來替你承擔。只有像賴東進先生這樣,不畏環境給他出的難題,而是一一的去破 解問題,如此才能真正的解決問題。
  賴東進先生小時候的生活,著實讓大家為他感到心疼。小小年紀便挑著照顧一家大小的重擔,白天上學、晚上行乞時,雖只能藉著微弱的路燈讀書,成績卻總是名列 前矛。滿室的獎狀,不僅僅是他勤奮向學最好的證明,更是支持他繼續走下去的動力。而他雖然在學校有著如此優異的表現,卻也曾受到同學們無情的嘲諷,他不但 沒有絲毫的自怨自哀,反而將這些屈辱往肚子裡吞,化悲憤為力量。那時他對自己發誓:「一定要做給別人看,乞丐也有出頭的一天!」就是這股力量,使他的求學 意志比別人要堅定。
  賴東進先生前半生艱辛的奮鬥,應該是上天給予他的磨練,使他越來越堅強,遇到問題便能迎刃而解,而不是退縮。他一點一滴的為人生奠基,終至於有現在驚人的 成就,他讓大家明白:他今日的成
功,並不是僥倖,而是一再的嚐試,一再的接受考驗。
  在他的故事裡,雖然嚐盡了苦頭,但卻看不到「苦」一字,他並不恨上天給他不公平待遇腳踏實地,完成了他的夢想-乞丐出頭天,就因為他的樂觀,加上堅忍不拔的毅力,造就了今天的他,使他能站在傑出時大青年的頒獎台上,古人說:「苦口良藥。」或者,這就是他的座右銘吧!把所有的困苦,當作是一種自我的磨練,畫家葛雷諾:「痛苦會過去,美會留下。」賴先生在他三十年前所遭遇到的不順利,在頒獎典禮時,留下了他一生的榮耀,皇天不負苦心人,這一切的犧牲也有了代價。
 
 
四●討論議題:
  這段令人感動的故事,道出了賴東進先生二十年來,無盡的辛酸,以及
堅忍不服輸的樂觀態度,使我們不禁佩服他那份毅力 精神。
  但是,我們回到現今的社會,隨著經濟不景氣,失業率不斷升高,許多人因此而失去了那份精神,經常在報章雜誌上看到 失業人口頹廢、消極的樣子,甚至自殺的愚蠢行為,造成社會的負擔。一個輸在起跑點上的「乞丐」,可以忍受環境的壓力,而那些人呢?怨天尤 人並不是解決方法,騙搶暴偷也不是合理的方式,所以要如何能夠脫離困境、迎刃而解,才是最根本的,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