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體不滿足」,我在書櫃上看了它好幾次,都不曾拿起看過,那時候的我並非想的太多,以為那是一本訴說自己內心不滿足的一本書。可是在某一天我心血來潮拿起來看封面,我震驚了!是乙武洋匡的照片,五體不滿足…原來就是這樣!我完全不知道要怎麼形容那時候的心態。
乙武洋匡以輕鬆筆調描寫出自己出生、上幼稚園、進入小學、中學還有大學的生活自傳。他並沒有因為自己的四肢不全而自暴自棄,而是以另一種心境去思考。對於他來說,這身體是上天賜予他的禮物。對每件事他總是想盡辦法的去突破,不管是有多麼的艱辛困苦,他都會突破萬難的去面對完成它。很難想像一個沒手沒腳的人居然可以做到走路、跑步、打籃球、游泳!也許在這個過程中,有很多人幫助他,但是他那就算用鐵鎚敲也敲不碎的驚人毅力還有勇氣正是讓他成功的動力!他還認為這麼獨特的身體,就是他的特徵,同時也是他的長處。乙武洋匡在就讀小學時,知道了「特徵」及「特長」的文字涵義後,他在作自我介紹時,不會再寫「特徵:沒有手腳」,而是改成了「特長:沒有手腳」。因為「特徵」只表示著自己的外表跟其他人的不同,而「特長」卻是指「特別優秀的部分」。我看著書中的敘述,忽然想到:「四肢不健全的人,活的不一定會不開心!可是在現在甜美的成果裡,他在背後裡是遇到了什麼樣的困難、付出了多少的時間還有心力?」在我疑問之中,腦袋裡出現了老年人常說的…『要有收穫,就必須先懂得付出。』是的,沒錯!如果沒有先前的辛苦,就不會有後面的甜美!
五體不滿足一書,給我了很大的衝擊力跟動力。在現今社會上,有多少人是四肢健全,卻在那邊好吃懶做、混吃等死;可是乙武洋匡他不一樣,他雖然沒有雙手沒有雙腳,可是卻活的很快樂、很幸福!因為他有勇氣、他有樂觀的心情、還有家人與朋友的支持!乙武洋匡說過:「即使身體殘障,我還是每天都很開心。」對於這句話我很認同,因為日子快樂與否,跟殘障不殘障完全沒有關係!
對於四肢不全的人,大部分的人們都會同情他們。為了幫助這些身體上有障礙的人做了一些福利措施,但這些身體有不方便的人會不會因為這樣而越來越依靠這些幫助,反而失去了努力向上的目標?雖然現今社會上對於這方面的設備跟福利方面很好,但在世上還是有很多父母因為孩子的殘缺而拋棄他們,或是因為孩子的殘廢就任由他自生自滅!這種行為十分可怕。如果因為這樣子就放棄了自己的孩子,這種父母還能稱為父母嗎?乙武洋匡他說過一句話:「殘障只是我身體的特徵,沒有必要為身體上的特徵而苦惱。」是啊!殘障只是外表,我們不能因為外表而判定他人的特質跟能力!
乙武洋匡他之所以將自傳的書名取為「五體不滿足」,是因為他想表達『不管五體是否健全,和人生幸福與否根本毫無關係。』就像是海倫•凱勒她說的一句話『殘障固然不便,但絕非不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