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名稱: 私立樹德家商 一年級 21 特優
作  者: 張榮修 
參賽標題: 危險心靈
書籍ISBN: 9573319632
中文書名: 危險心靈
原文書名:  
書籍作者: 侯文詠
書籍編譯者:  
出版單位: 皇冠文化
出版年月: 2003年6月20
版  次: 初版
一●相關書訊:
故事內容主要在描寫一名15歲(國中)生謝政傑(簡稱小傑)勇敢的挑戰台灣頑固的教育體制的故事。小傑在故事的開始因為在導師詹老師的數學課看漫畫,而連人帶桌被趕出教室外罰坐。詹老師請小傑的媽媽來學校處理,卻不時羞辱小傑的媽媽;小傑一時控制不了情緒,推倒詹老師;校方針對這件事,給小傑記了大過;但小傑和媽媽不認同校方的處理方式,因此與校方產生了衝突!!!
小傑的爸爸媽媽為了替小傑討公道,雖然知道會很辛苦,但是仍然決定抗爭。

小傑雖然因學校的事情而心情搖擺不定,常常思考著「如果我堅持的是錯的呢?」然而他並沒有因此而被詹老師和反對勢力擊倒,書中描述他如何堅持抗爭,堅持對抗台灣惡劣的教育體制。雖然結尾並沒有說明是否使中華民國教育部|教育部改變,但是結局算是圓滿落幕。
 
二●內容摘錄:
我們似乎是活在一個恨小孩的國度裡,小孩爭先恐後地模仿大人,不管是好的一切,還是壞的一切。背負了不成熟原罪的孩子沒有別的選擇,他唯一的出路只能假裝自己就是成人。我們變成了一個不再有小孩的國度,我們的世界最後只剩下了成人,或者是壞小孩。
而成人的世界果真比壞小孩幸福,完美? (p.236)
 
三●我的觀點:
「危險心靈」帶給我很大的震撼,但我卻很難歸結出一個具體的因素做為解釋。看完以後,我彷彿陷入一團迷霧中,不知所措。那團迷霧看似把我緊緊纏住,事實上又像要帶我到另一個地方去,而那不知所措是來自於知道更多的現實。

古時候的讀書人,面對國家社會的腐敗,通常有兩個選擇。一是奮不顧身、衝進這片火場,只盼能盡一點微薄之力;另一則是乾脆隱居起來,因為他知道 他改變不了大環境,只能想辦法不要被改變。在這本書裡大家面對「教改」也各有不同的應變態度。沒辦法隱居的現代人,有的視而不見、有的忍氣吞聲,還有的遷 怒到別人身上。故事中的主角雖然年紀輕輕,但卻勇於對他認為錯誤的事情提出改變。不論對象是師長、教育部、社會價值觀、甚至到最後他發現自己也包括在裡 面。這份勇氣難能可貴,因為它來自對自己的信心、尊重、了解和期待。

在沈重的教育框架下,太多太多東西被犧牲,光芒、笑容、思考能力、分享,所有屬於一個孩子最珍貴的擁有一一被剝奪。每天每天,我背著沉甸甸的書包到學校,而當我終於體認到“我不需要和別人相同”的時候,我不顧一切的丟開書包,卻瞟來了異樣、壓制的眼光,於是我的腳步仍然無法輕盈,於是我明白書包意味的不只是層層疊疊的書,還有家人的期待、社會的價值觀。

學生時期 可以說是人生中最多彩繽紛的一頁,活潑、熱情、好動,單純的有如張白紙,徹底將最純真的一面展露出來,就像樂游於一條未經污染河川的魚兒一般,保留那原始的美好。但在美好的外表下,卻隱藏著許多駭人的危險。

長大就是累積與擁有?或者,長大意味著不斷失去?是作者一直想強調的問題。經歷書中劇情以後,我更能體會其中的意義。很多時候,越是長大,我們擁有越多 的自主權、越多的財富,我們也累積了越多的知識、越多的經驗。對於現實世界的面目也捉摸得更透徹。但同時我們也不斷失去夢想的能力、直言敢諫的勇氣、對人 事物的誠懇。甚至有些人變得虛偽、貪婪、自私、懦弱。究竟人為什麼會有那麼大的轉變?恐怕「教育」要負起一些責任。當我們的教育在強調知識就是力量的同 時,也該注重心性的健全發展。如同作者所說:「教育的目的就是要讓每一個人都發掘出自己特別的地方。」,而不是想盡辦法處處贏過別人。

雖然長大意味著你要面臨更多問題,可是這也是在考驗這你有沒有能力來接受這個考驗,或許現在對於教育的政策不是最完善的,可是也算可以了,我想教育的目的 不僅是為了要讓我們獲取知識外也有要讓我們多拓展自己的人際關係吧,所以對於教育,不是只有壞的那方面,其實它也有好的一面的。

非常感謝「危險心靈」一書,讓我理解世界到底是什麼樣子,覺得無比沈重。但我非常高興自己能有這樣的認知,而不被無知給蒙蔽。希望所有的人不論到什麼年齡、扮演什麼身份、擁有什麼地位,都能時時保有孩子的純真與誠懇。
 
四●討論議題:
教育是一種很強大的力量,它能徹底改變一個人、一個社會、一個文化,甚至是整個世界。因為它的重要性,使得我們的政府近年來持續不斷地想要制訂完善的教育 制度;也因為它牽連極深、極廣,幾乎影響每位師生、家長的命運,於是「教改」成了最熱門的話題。「教改」所要改革的其實不只是單純的制度問題,更是要推翻 一個舊有的龐大文化與習慣。譬如:讀書以考高分為目的而不是為了充實知識、到處補習找名師而不願意花時間憑己力思考問題……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