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名稱: 私立樹德家商 一年級 21 甲等
作  者: 劉昱宏 
參賽標題: 乞食的日子
書籍ISBN: 9573046059
中文書名: 乞食的日子
原文書名: 乞食的日子
書籍作者: 李允福
書籍編譯者:  
出版單位: 福地出版
出版年月: 2001年6月15日
版  次: 初版
一●相關書訊:
《乞食的日子》是1953年生於韓國作者李允福在韓戰期間,度過了他的童年時期,國小四年級開始寫日記,寫下乞食日子裡的努力奮鬥,他從小學4年級開始寫日記,他每天把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都給它全部紀錄下來。不管是高興或悲傷,全都很認真地寫了下來。寫過的日記書有《天空也傷心》、《將消息傳到天上》兩本,而把這兩部作品集結在一起,就是這本《乞食的日子》。假設作者不寫日記的話,世上大概也不會知道這樣的故事,我們也無法知道有這樣勇敢而且心地善良的小孩。這種在困難中成長的故事砥礪了許多困頓的人,常常被用來當典範來教育我們。
 
二●內容摘錄:
主角允福生活再一個沒有食物,沒有母親的貧困家庭。一家五口,只靠八歲的他放學回來後,賣口香糖到深夜的收入維生。有時候生意不好,還得拿著罐子去要飯,這樣生病的爸爸和三個弟妹才能生活下去。
國小四年級,應該是在父母的愛裡撒嬌成長的年紀吧?但是允福卻沒有任何可以依托之處。在允福的生活中,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想辦法多賣一盒口香糖來餵飽家人。在賣口香糖的過程中,有時候會被年紀比較大的孩子們搶走全部的口香糖,想擦皮鞋也被搶走鞋筒,甚至還被撿破爛的用夾子打得血流滿面。挨餓幾天,只能算是家常便飯。如此的生活,即使是成人也難以忍受,而他只是國小四年級的孩子。(p.8)
 
三●我的觀點:
看完了這本乞食的日子,這本書以日記的方式呈現出來,看到一個八歲的小孩記錄一些在平常發生的瑣事。每天過的悲慘生活,一般人認為寫出來會很慚愧、很丟臉,想要隱藏真正的實事,不過允福一點也不保留的記錄在日記本上,也毫無隱瞞忠實的記錄著每一天所發生的事情,純樸和誠實地面對著他的人生,實在地反映在日記本裡。由他的文筆越變越好變好,我們可以知道他的老師們是如何地辛苦教導他,而他是多麼認真地勤奮的學習。這本書經常看到裡面有些的錯別字,可以顯示出他年紀還小、懵懂無知的一面,也讓我們看的有些特殊的親切感。像我以前在寫作文時都會寫的錯字連篇。

允福的母親因為和父親吵架而離家出走,所以他並沒有任何的依託之處。從國小四年級開始過著困苦的生活,犧性自己的學業,在他的生活中有許多解決糧食問題而產生出來的解決方法。就算拿著乞食的飯盒,仍須一步一腳印走到幸福不遠的懷抱裡,允福去賣口香糖、餵放山羊、擦皮鞋、拿著罐子要飯……等。在這些的過程中,有時候還會遭到一些外力的阻礙。像在賣口香糖時,拿破損後無法使用的錢和他進行交易,甚至還會被年紀比較大的孩子搶走全部的口香糖。還有他想去幫別人擦皮鞋時,也被別人搶走鞋筒。最令我憤憤不平的就是他在撿空罐子時,曾被撿破爛用的夾子打得血流滿面。最後因為有了老師和一位朴進石叔叔的幫忙,他們才從飢餓中,獲得了一些家庭的溫暖,可是終究換不回母親的親情,而為了整天忙碌的奔馳,連母清的臉孔都忘了,可是始終一想到母親眼淚就不禁掉下來了,天空飄著一絲絲的細雨,離家的母親還是依然的想著我們嗎?抬起頭絲絲的細雨滴在屋裡頭,饑餓的我們仍然需要堅強的活下去,因為總有一天會有放晴天的時候,因為活者著,才有可能嚐到幸福的滋味。而他還是走了過來,很難讓人想像他只是個國小四年級的孩子。
 
作者最讓我敬佩的事情,就是他並不討厭拋棄自己的母親,不妄想別人的東西。他以毅力和勇氣來掙脫加注在自己身上的痛苦與患難,他一心只想著要如何奉養爸爸,不讓弟妹們肚子餓,使家人脫離肚子餓的惡夢,這是他最大的願望。還有另外一點很讓人感動,當《天空也傷心》大賣時,他有了錢,有了間房子,還有了個姐姐照顧他們的起居生活。他擁有了他需要的一切,但是他卻懂得回過頭來照料比自己貧困的孩子們。不過他並沒有忘記以前生活上的許多種種困難,天氣寒冷、手凍裂時的感覺、討飯時丟臉模樣、肚子餓的感覺,他都沒有忘記。雖然他並沒有變得很富裕,不過他願意伸出援手,給這些需要幫助的人一個關懷他們、體貼他們的行為。
 
 
四●討論議題:
我們還能活在當下,是否可以體會他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