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 |
趙仕賢
|
參賽標題: |
乞丐囝仔 |
書籍ISBN: |
9578032889 |
中文書名: |
乞丐囝仔 |
原文書名: |
乞丐囝仔 |
書籍作者: |
賴東進 |
書籍編譯者: |
賴東進 |
出版單位: |
平安文化出版社 |
出版年月: |
2000年05月16日 |
版 次: |
一版 |
一●相關書訊: |
這種生活並沒有讓我倒下,我告訴自己,我要做給上天看,無論再怎麼苦,再怎麼不幸,我都能走出自己的一條路,為自己開創一片天,自己受害過,就不要讓別人再受害一次。
陀螺旋轉,就像是人的命運在轉動,有時轉得又順又好,有時卻歪歪斜斜地轉兩圈就不動了,就像我們人生一樣,命運隨時會變,那根線卻是操縱在自己的手中。命已注定,運可以用雙手改變。
我發勢一定要做給人家看,乞丐也有出頭天,我要化悲憤為力量!所以我想一個人生活在富裕的環境下,似乎並沒有什麼動力促使一個人努力。是否要像賴東進先生一樣經常處於逆境當中,才能比較容易奮發圖強呢?
|
|
|
二●內容摘錄: |
阿進從小就生長在一個乞丐家庭,爸爸是位盲人,媽媽和大弟都是重度殘障。在他年幼時就和爸爸跪在地上沿街乞討,忍受各種譏諷、嘲笑,為了「活」他們不得不這樣,而即使在冰天雪地、梅雨綿綿的季節裡也是如此,因為他要養活家人,他是家裡的長子一定要負起責任。
而在學校的歲月中他也曾經被輕看過,但他卻都戰勝了因為他知道在歲月的流逝中他曾一度放棄過、自殺與消沉過,但所有的困境都成了使他更堅強的支柱,讓它成為一位樣樣第一的人,為的是要證明,再不幸的人,只要肯努力,一樣能成功!憑著這樣的意念他成為了一位大家學習的好榜樣、他是班長也是第一名,這都是憑著一股意念而來,但只是起頭,他有更長的一段路要走。(p.58)
|
|
|
三●我的觀點: |
在讀此書時我心中真是充滿許多複雜的心情,因為阿進年幼時以乞討為生,為了過活即使受到嘲笑、欺負也無力反抗,因為若是反抗又有誰能了解呢?相反的只得到誤解與看輕吧!這真是罪過!這些人在欺負比自己更無助的人時,難道不覺得可恥嗎?以大欺小,一點都不光明正大,若是自己也受到這番屈辱,難道不會難過嗎?所以,要做事以前應當先「思考」,因為對有生命的人事物不該以強勢來欺壓、嘲笑啊!
在這進步的社會中,沒想到竟然有人會餓得吃狗食、渴得喝水溝中的水。從小到大父母供給我們衣食溫飽,我們卻認為是理所當然,毫無感恩之心,相反的當阿進獲得恩惠時,就有了感恩之心,此外他寧可「苦」也秉持著「孝順」的精神,真是讓我感到慚愧!因為同樣都是人卻沒有那般孝順與感恩的心。
阿進的父母和大弟都是重度殘障,不論當初或現在,我們的週遭也有這些肢體不便、心智有障礙的人,這些人有的是先天、有的是後天,但不管怎麼樣這些人都是可憐的,況且我們是四肢健全、且頭腦聰明呢!所以我們更應該去幫助他們,發揮愛心,因為「助人為快樂之本」。
這樣不僅能獲得快樂同時也能得到「德」,讓世界更加溫暖,真是一舉數得呀!
乞丐都懂得努力出人頭地,即使再苦也要努力展現自己,而我們衣食無缺,卻仍然想要更多,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乞丐窮苦,但他懂得去努力、不浪費時間、也懂得怎麼珍惜東西、即使只有一點點的錢也可以成功。而我們生活溫暖卻不知努力,可能連乞丐也不如,所以若懂得「吃苦耐勞」不管是任何人,一樣能做出一翻轟動的大事業來的。
此書不僅告訴我社會的悲哀,人與人之間的愛、人的罪惡,最重要的是不要「以貌取人」,因為阿進就是從一位微不足道受人看輕的小乞丐,一轉眼成了人人羨慕並學習的好榜樣。靠的是因為他相信只要努力沒什麼成不了的大事,就憑著這股意氣使它成為了第一名的人,可見一個意念都有可能會改變我們的人生,所以每個人都是有希望的,你不笨,只是在於你要不要努力。
所以我要勉勵自己,現在加油還不遲,因為只要肯努力,就可能成功,
我相信「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活在這個世上就要有恆心並且用心去體會每一件事,雖然這個世界是變化無窮的,縱使自己也在甜蜜與苦難中成長,但我深信這世上的每一個試煉都都會化成一道七彩的彩虹橋。
討論議題:如果是妳是乞丐的話是否會跟他一樣?
看完這本書,令我感到慚愧,我生活在如此富裕的家庭,竟然還不知足,也不知孝順父母;生活在如此安寧的家庭中,竟然還不知用功,也不知珍惜現況,我到底在盼望甚麼?我到底在思考甚麼?我還有甚麼可以讓我不滿足的呢?
有時我會思索到,人類是為什麼要存在於這個世界呢?上帝又為什麼要創造人類呢?人類不知自然與生物之間的和諧關係,只為了滿足自己的私慾,人類存在真的有意義嗎?
直到我看到了這本書,我又思索到許多疑問,他是如何度過如此苦境?是什麼還讓他還存在著活下去的動力?是什麼原因讓他如此上進呢?為何行乞了還要救濟別人?富裕使人更加貪婪,和平使人更加鬆散,可是人群之中還是有這種生活在夾隙中,卻努力上進、出人頭地的人,他使我覺得,身活不是為了欲望,學習不是為了功名,人參存的目的是要造福全人類,是為了要保護大自然,而不是滿足自己的私慾,更不是為了自己的幸福。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