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 |
陳建銘
|
參賽標題: |
風流名士-蘇東坡 |
書籍ISBN: |
9577132065 |
中文書名: |
風流名士-蘇東坡 |
原文書名: |
風流名士-蘇東坡 |
書籍作者: |
宋樹理 |
書籍編譯者: |
宋樹理 |
出版單位: |
廣達文化 |
出版年月: |
2002年1月07日 |
版 次: |
一版 |
一●相關書訊: |
這本書是記載著這位風流名士-蘇東坡大大小小的趣事,其中包括了蘇東坡的家世與他和其他名人的對話的內容之外,還有他那令人覺得有趣的所作所為以及蘇東坡所作的詩集.像是介紹蘇東坡家世的”蘇家一門三進仕”就是在介紹蘇東坡的三位兒子蘇洵跟蘇軾以及蘇轍的事.還有記載著蘇東坡與其他名人之間的互動的”佛印和尚””仁心之交””佛印與東坡””妙判”還有其他像是”蘇東坡的長壽四味藥””蘇東坡為環餅坐廣告詞””先吃涼粉後吃餛飩””黎家小童考大學士”都是些有趣且不錯看的文章. |
|
|
二●內容摘錄: |
纖手搓來玉色均,碧油煎出嫩黃深.夜來春睡知輕重,壓扁佳人纏臂金(P.117)
黃州好豬肉,價錢賤如泥土;貴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慢著火,火侯足時它自美,早晨起來打兩碗,飽得自家君莫管.(P.109)
八風吹不動,一屁過江來!(P.55)
|
|
|
三●我的觀點: |
根據書中寫到的,我覺得在宋代的文壇上,由於古文運動的盛興,加上新的詞體又大行其道,所以文學活動表現得特別榮盛,其中以北宋的蘇氏父子尤其受到當世的注意。
他們分別以其不同的風格,獨特的天才,為北宋的文壇添上了無限的華彩。這一個文學家庭,在中國歷史上,的確是少見而成就輝煌的。在三蘇之中,蘇洵是父親,他又名叫蘇老泉,他二十歲才開始發憤求學,靠著他的刻苦努力,終於成了一代的大儒。他的文章,筆力極其古樸堅勁,所以最善於寫作論文。
他的幼子蘇轍,年才十九,就跟哥哥蘇軾,同登進士第,累官至中書舍人翰林學士。他的文章雖然氣象沒有他父親蘇洵的雄奇,才思也不如他哥哥蘇式的放逸,但卻有另一種平適谵泊的風格和一股不能掩沒的秀傑之氣,所以也能與父兄同列為唐宋古文八大家中的其中一個啦。
蘇洵的長子蘇軾,也可說是宋代最偉大的天才了。他以一身兼為詩人詞人畫師書法家和古文名手;甚至他在醫藥上,也很有研究,他曾經和他的朋友沈括,何著了一部”蘇沈良方”,此外在政治上,他也極具才華。因此,千百年來他在後代世人的心目中,完全是個多才多藝才氣縱橫的人物。
蘇軾在他四十四歲時被摘貶到湖北省的黃州時,曾於當地的東坡之上,築了一間小屋,以備閒暇之時飲酒賦詩,所以他又被叫做東坡居士,從此以後蘇東坡的名子便不脛而走,蘇軾的本名,反而不及他這個外號來得響亮。
這點也讓我覺得有趣...
但蘇軾他自小就十分聰明。當時他父親蘇洵游學在外,只得由他的母親程氏教他和弟弟蘇轍讀書,正當蘇軾讀到”後漢書”的”范榜傳”時,對於東漢那位力持輕議不避權貴以身陷”黨锢之禍”的著名太學生范榜,表示十分欽佩。他母親當時也表示:「如果兒子能夠做放榜,她也願意做那位眼看范榜為正義而犧牲的賢母了。」從這一點,可以看到他自幼已經有了不尋常的抱負,而且受到了不尋常的教育......
之後在他二十一歲時,他考重了進士,應試的題目就是:”刑賞忠厚之至論”。他下筆汪洋恣肆,議論精闢雄奇,文章的主旨,在於說明國家的刑罰與獎賞,都應該以忠厚為本。他發揮”尚書”中間”罪疑惟輕,功疑惟重”的意見,鄭重主張”賞疑從與,罰疑從去”.那就是說:凡是有功當賞的時候,假使有所懷疑,還是應該加以獎賞,因為縱使賞錯了也足以鼓勵別人立功或向善:凡是有罪當罰的時候,如果有所懷疑那就應該加以免除了,因為萬一罰錯了人,不單使受罰者感到無辜,也會使其他的人大維寒心.蘇軾他這樣的想法,在當時的社會中可說算是一個革命性的想法了吧...
而在現代,能像蘇家的人一樣那麼有才華的人卻少之又少,我們是不是該努力一點呢?..... |
|
|
四●討論議題: |
先人可以像蘇氏一樣才高八斗 為啥現在的人卻很少能這樣呢?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