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名稱: 私立樹德家商 一年級 22 優等
作  者: 張佩諭 
參賽標題: 乞丐囝仔
書籍ISBN: 9578032889
中文書名: 乞丐囝仔
原文書名:  
書籍作者: 賴東進
書籍編譯者:  
出版單位: 平安文化有限公司
出版年月: 2005年5月16日
版  次: 初版
一●相關書訊:
作者賴東進是一個出生在乞丐家庭的人,父親全盲、母親與大弟是重度智障,全家十四口人靠乞討維生。作者每天過著乞討的生活,卻有不認輸的刻苦精神,憑著這股精神在生活裡有很大的轉折點,全家居無定所,四處流浪,每天過這三餐不繼、餐風露宿的生活,身為長子的他要一肩挑起照顧家人的擔子,不僅發憤努力讀書,而且在人生裡過得多采多姿,他的苦酸與眼淚在挖掘我們去努力向上,他的故事給我們有很大的啟示,因此他的故事就成為眾人所皆傳的乞丐囝子。
 
二●內容摘錄:
從會走路開始,他就跟著大姊開始乞討,十歲之前全家居無定所、四處流浪,每天過著三餐不繼、餐風露宿的生活,經常以墳墓為家。但他始終未向命運屈服,身為長子,他不但一肩挑起照顧家人的擔子,更努力求學、發憤工作,終於娶妻生子,並能夠安頓一家大小的生活。人生至此,阿進總算苦盡甘來,雖嚐盡了最苦澀的滋味,卻結出最堅實美味的果子。
 
 
三●我的觀點:
今在社會上有有許多勵志性的故事,如汪洋中的一條船、五體不足……等,比比皆是,都是一些令人為之讚嘆的書籍,而乞丐囝仔也包括於其中。前些日子,它也成風靡一時,但它並不會隨時間有所消逝,因為它讓我們刻苦銘心,有如熱鐵烙膚一般,怎樣抹滅不掉他(作者)既不平等、又令人為之同情的童年。而這本書也有許多作家、名人推薦,而為他寫序,相信一定有值得去讚賞、閱讀的地方,才會有約55位的名人肯為它做保證。而故事的敘述方式,有對話、述說,呈現出有如臨場發生一樣,非常生動。就因為如此,更讓我們這些讀者非常融入故事中,為他難過、傷心。
俗語說:「不經一翻寒澈骨,焉得梅花撲鼻香。」將作者形容的無一處不貼切。一個小小孩,必須承受那連大人都負荷不了的責任;一個幼小的心靈,要去調適自己與他人之間差異的心態,那是多麼的沉重、多麼的痛苦啊!當我得知在台灣這樣的寶島上,有這令人為之鼻酸、痛哭的故事時,剎那間,我發現我們是何等的幸福,卻還不知足;何其的幸運,卻還不珍惜。

現今在我們的社會上,時常耳聞有人因為經濟不景氣、感情路上的挫折,就輕言的自殺,但你有沒有想過,這些皆比不上一個賴東進的童年。但他並沒有輕生,並努力的開創著自己的未來,不放棄一絲絲的可能性,他能出頭天的可能性。而不知人間疾苦的我們,遇到一個小困境,就好像已經面臨世界末日一般,沒有任何的方法解決。看待任何事都要具備宏大的眼界—不要只看現在;驚人的意志—不要輕言放棄。「沒有那暗礁,怎能激起美麗的浪花」任何絆腳石皆是來砥礪、磨練你,讓你更上一層樓,不是用來打敗你,讓你意志消沉。孟子曾說:「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說的一點也不錯!千千萬萬不要遇到窘境就產生〝大去〞的念頭喔!

再另一種層次上,這本書同時表達了—人天生的不平等。有句話說︰「人皆生而平等。」但這是立足點上的平等,並不是齊頭式的平等。正因為如此,更讓身為「人」的我們,為他感到同情與不平。而在他成長的環境中,他曾被受嘲笑、諷刺,但它並不因此而墮落,認為自己就該依循這樣的生活方式生存下去。到頭來,他反而特別感謝當初譏諷、看不起它的人,因為有他們,才讓他產生堅強無比的毅力、耐心,去面對與別人不同童年。而更可貴的一點是他肯公諸於世,與大家分享幼時的他,讓世人去感受自己是多幸福,讓人知足。那是要具備多大勇氣才能克服心理障礙,來完成這件事。也是他所偉大的地方,一個令人敬佩的所在。然而,現今出生在台灣的人是何其的幸運,想要嘗試飢餓的感受,必須要去參加「飢餓三十」的活動,想想對那些三餐不繼難民,是多大的諷刺啊!他曾說過:「如果你問我做乞丐的滋味,我會說那是你嚐過人間最苦澀的淚水。」讓我們去省思、了解一個做乞丐的心歷路程。但我想一個豐衣足食的人,怎能真正體會出「人間最苦澀的淚水」會是怎樣的滋味呢?其實,什麼滋味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一個知足心。知足的人不會抱怨,即使他過著極為困苦的生活;知足的人不會比較,讓自己過著水深火熱的日子。俗話說:「知足常樂。」說的真是一點也不錯啊!
 
 
四●討論議題:
難道出生在乞丐的家庭裡,就只能伸手的錢嗎?貧窮的人也能出人頭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