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本就很難事事順心,當遇到不如預期的時候,其實只要轉念之間,站在不同角度思考,或許原先耿耿於懷的事,反而化為烏有。我們常會把事情擴大。例如有些人要生男孩女孩,或是扶養小孩長大,它也只是人生的一件事情而已,並不是人生的全部,所以要自在才會隨緣阿!這樣子遇到挫折才不會想不開。人跟人之間常常會因為一些雙方都不願意退一步的堅持,而造成永遠的傷害;如果我們都能從自己做起,開始寬容地看待他人,我相信這樣一定會收到非常多意想不到的結果。幫別人開啟一扇窗,不也就是讓自己看到更大的天空與大海。
此刻,另一個我正在努力學習放慢腳步、沉澱心靈,才不會錯失和我擦身而過的好山好水。活在當下,要珍惜的是眼前的一切。書中提到了一個例子:主角吳淑玲女士雖然小的時候寫起志願,總是洋洋灑灑一大篇,既符合師長的期望,又討雙親歡心;年紀漸大踏入社會,經過一波接一波的人事洗鍊,才慢慢悟出人生路上即使辛勤灌溉、小心呵護,所結的果實有可能仍是酸澀難嚥。經長達半年的思考。「吃的飽、睡得好、錢夠用就好,人生的路是屬於自己的,能過自己想過的日子就是好」。我覺得工作和賺錢非生活的全部,當賺錢不再是經濟壓力的唯一理由時,放鬆心靈是接下來最最最重要的一件事,辛苦了這麼久也該是休息的時候了。人一生中若只有工作和賺錢,豈不是太無趣了。
我發現許多人不但平日忙碌,而且會為了一天當中發生的一件小挫折,而憤怒不
已,甚至無法和同事、家人相處。但是我覺得一回到家,應該要把其他所有使我
們忙碌,使我們生氣的事情丟在門外,把工作、心情、喜悅跟家人一起分享才對。一個是觀念調整,另外一個是方法的鍛鍊。方法的鍛鍊可是比觀念調整還要重要哦!可以協助撫平情緒,更進一步的練習。聖嚴法師還說:「生命中有大小事,事情中有主客觀,不管大小事主客觀,一個人在面對事情時,能處理就處理,無法處理也沒甚麼大不了的事,心中沒有負擔。」
閱讀完本書,感覺猶如面對一個老師在面前開釋,醍醐灌頂、胸中豁然開朗。可不是嘛,世間多少人執著於「我」這個字,才會衍生出那麼多複雜難解的問題。人際間相處本就一門大學問,處理得當,人緣特佳,凡事便迎刃而解;處理不好,事難如願。若細細思量,在「我」以外,多少人對我付出、努力、提攜、關愛、指導,則自己是不是也該在能力範圍與別人關懷與協助,讓生命的光和熱繼續散發傳遞,使社會能化戾氣為祥和,每個角落都充滿了溫馨與歡笑,那這世界是多麼美好啊!至少這是我渴望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