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名稱: 私立樹德家商 二年級 二年四組 特優
作  者: 潘怡廷 
參賽標題: 重踏成功的步伐
書籍ISBN: 9574808769
中文書名: 卡內基傳奇
原文書名: 卡內基傳奇
書籍作者: 李瑞華
書籍編譯者:  
出版單位: 大步文化
出版年月: 2003年03月
版  次: 初版
一●相關書訊:
有人把如今的中國和百年前的美國相比,發現它們的共同之處,都處於經濟發展的黃金時期,都有著讓人成功的土壤,假如你有強烈的創業慾望,那這本書會讓你茅塞頓開,激發你的思考邁向多元化,意志力高昂,從而走向成功的路。
卡內基嚴謹的思維,像一位良師益友在道德精神和行為準則上指導人們,給你安慰、給你鼓勵,讓你從中吸取力量,他並不是從小就富裕,移民到美國後,反而沒有錢可以念書,但他把握了什麼樣的契機能讓他成為鋼鐵大王呢?這本書帶我們怎麼跟著他的腳步走一次他的成功之路。
 
二●內容摘錄:
人人都能成功!所謂「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致勝的關鍵不分智愚貴賤,人人機會均等。所有的成就在開始時,都不過只是一個想法罷了。(序)
戰爭也有合理化的情形,但在現代文明中,是絕無僅有的。軍隊乃是一些不用大腦的男人們對國家盡義務的地方,假如大家都從軍,那國家會變成甚麼樣子?聰明的人應盡社會義務,而另一方面要提高自己的信用。有用的男人會留在社會中。(P.84)
人必須要崇拜點甚麼,而崇拜財富是最醜陋的行為。對於我,現在繼續發展事業,過一段時間還會累積更多的財富,但這會不會讓我墮落下去呢?(p.163)
卡內基寫信給好友─-自由主義者葛德斯頓:「人死而富乃是最大的恥辱。」(p.236)
 
三●我的觀點:
卡內基是世界聞名的鋼鐵大王,但他是如何成功的呢?很多人往往只能看到結果,但中間那段過程卻直接省略了。然而卡內基從學習中得到經驗,從經驗中得到知識,再把知識轉成商機。他從最基本的電報員做起,每天勤奮的工作,搞清楚不同公司的做法和缺需,然後再熟能生巧,進而觀察公司的運作和營運管理,這對於他之後的事業有很大的幫助,從最基本的做起反而獲益更多。

卡內基做事很冒險,但卻幾乎不失敗;有時突然做法驚人,但這都只是在他的計算範圍內。他曾說過:對某些年輕人來說,如果他可以和高階的長官有直接接觸的話,人生的戰役已贏了大半;但每一位年輕人的遠大目標往往超出他的職責範圍。有誰是真的能成功完成那些遠大的夢想呢?他也說過:當統計顯示百分之九十五的人創業失敗時,不應該氣餒,要帶著破斧沈舟的精神去闖,那船便不會沈沒。這句話給我很大的打氣,在你失敗時不要放棄其他機會,你還有百分之五翻身的餘地,在遠大的目標前要設下更多自己能力所及的目標,然後一步一步跨越它們。

他雖然是卡內基公司的最大股東,卻不擔任董事長、總經理之類的職務,他的成功在很大的程度上來說在於他懂得善用人才,而功成名就的他六十五歲時便決定退休了,以四億美元的價格將卡內基公司賣給金融大亨摩根,自己又將這些畢生所得的財富去做自己早已構想的公益事業。他分別將他的金錢捐贈在教育事業、煉鋼工人救濟和其他的基金上,到最後他對社會捐款達到了三億三千多萬美金之多。也就是他說的「人死而富乃是最大的恥辱。」的最佳示範。自信、自滿而漂亮的贏得了一生,成為人類近代歷史的世界第二大富豪,僅次於與他同時代的洛克菲勒。我敬佩他在成長的過程中沒有忘記自己的境遇,佩服他能在工作時放下身段,也驚訝他能為了母親將自己的幸福放在一旁,更崇拜他的不自私。

卡內基在事業有成後仍記得當時在匹茲堡工作時,在圖書館的那份快樂與滿足,所以在1881年時,他捐贈了第一座圖書館,之後也陸續捐款,興辦的圖書館更將近三千間,他說:當你為了大眾興建圖書館後,就像為一個沙漠引進一條水流不竭的溪流。他購買大量的土地做為國家公園,又在匹茲堡創辦了卡內基大學,彌補了小時候沒辦法如願完成學業的遺憾。我想這也是值得驚嘆的地方,很少有人得到那麼多的財富後又重拾書本,渴望那浩瀚的書海,我想這也是我們值得學習的。

卡內基一生的成功,沒有貪亦沒有自私,在人生最得意時,能飲水思源,回饋社會,推己及人,提攜後進而不遺餘力,反而是無限的貢獻和付出。當雙手緊握時,那能抓住的東西也相對減少了,然而他並不感到遺憾不捨。這本書讓我了解到他從小到大的想法是如何成熟長成,就算他是個窮小子出生,但他從來就沒有窮過,因為他的心靈一直以來都比別人富有,比別人寬廣,或許這也是他成功的關鍵之一。這是一本很值得學習的書。
 
四●討論議題:
1. 如果我是卡內基,我也能跟他一樣豁達的將自己賺來的錢捐贈出去嗎?
2. 在卡內基身邊的人,也是把他當傳奇看嗎?還是純粹覺得那是好運呢?
3. 卡內基和王永慶的相同處是甚麼?似乎相同的成功關鍵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