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名稱: 私立樹德家商 二年級 四班 甲等
作  者: 盧怡臻 
參賽標題: 爸爸,我們去哪裡?
書籍ISBN: 9789866745812
中文書名: 爸爸,我們去哪裡?
原文書名: 爸爸,我們去哪裡?
書籍作者: 尚路易.傅尼葉
書籍編譯者: 黃琪雯
出版單位: 寶瓶文化
出版年月: 2009年08月26日
版  次: 初版
一●相關書訊:
  他是尚路易.傅尼葉,在法國文壇及電視圈擁有極高的地位,然而在一身的光環背後,隱藏的卻是他多年來避而不談的兩個殘障兒。遲至四十年後的今日,他決定送給他的孩子這本書,用來表達他的歉意,及永遠未說出口的愛。

  然而,傅尼葉卻以異於其他殘障兒父母的幽默口吻,訴說自己的經歷,甚至輕鬆地開起兒子的玩笑。他說不想讓讀者哭泣,只想帶來歡笑,但如此輕盈的敘述,卻字字經準地刻劃出了他身為一個父親的痛苦掙扎。相較於眾多描寫生命傷悲的題材,《爸爸,我們去哪裡?》打破了我們對悲傷的看法。傅尼葉選擇直率地嘲弄自己的遭遇,正如他所說的:「幽默,是對付痛苦最好的武器!」我們可以不流淚,以另一種方式越過生命的傷痛與困境!
 
 
二●內容摘錄:
  我剛創造出一隻鳥兒,學名叫「厭飛」。這種鳥兒十分稀有,還因為有懼高症的關係,變得與眾不同。就鳥類來說,厭飛的運氣實在太差,幸好牠很樂觀,不會因為自己的缺陷而處處小心翼翼,反而拿自己的殘缺開起了玩笑。(p.90)

  每當有人要求牠高飛,牠總是能找到有趣的理由拒絕,所有人也都被牠逗笑了。不僅如此,厭飛很勇敢,牠不在乎那些會飛、所謂正常的鳥兒。(p.90)

  就如同托馬和馬修不在乎路上與他們擦肩而過的正常孩子。(p.90)

  這世界是顛倒的。(p.90)
 
 
三●我的觀點:
  對一個小孩而言,不健全的身心就像一條綑綁住他們未來的鎖鏈似的,讓他們掙脫不了身體,只能被侷限在固定的範圍裡嗎?尚路易說過:「對我而言,馬修和托馬只是兩個『與眾不同』的孩子,從來都不是殘障或不正常的!儘管他們有著殘缺,卻不停地讓我們看到人性可愛與動人的地方。這本書不只是我送給馬修和托馬的禮物,也是給我自己的一份禮物!」看這本書時,像在讀一篇篇的小短文,讓我期待著下一頁的內容,一個爸爸在書中諷刺上天和他的生活,甚至諷刺他的兒子。書裡尚路易語氣輕鬆詼諧,但卻含著令人痛苦的生活讓人邊哭邊笑邊嘆氣。

  尚路易說:「過去不提,不是因為怕丟臉、怕被人用異樣眼光看待,而是無法面對說了之後難以承受的痛楚。」尚路易的句句文字安慰了許多的讀者,不僅僅只是同為殘障兒的父母,更告訴大家即使有再痛苦的遭遇,還是能夠有勇氣地笑著活下去。曾有評論家說:「或許上帝不曾善待尚路易的孩子,但這部作品之於尚路易,甚至所有的讀者,都是我們面對生命困境時最好的禮物。」幽默是每個文明人必須具備的能力,在尷尬的時候能化解緊繃的氣氛,在男女互動之間幽默更能表現出自己的機智。而本書作者尚路易讓我見識到了最深沉的幽默表現,育有兩個殘障孩子的尚路易,包容著這樣的事實,並豁達的自嘲自己的困境,著實讓人發笑卻也讓人深深嘆息。的確,當遭遇不幸時,自怨自艾徒增心靈的痛苦,或許別人的同情與協助可紓解些壓力,但畢竟非長久之計,根本的仍須賴自己渡過。故包容和自嘲與幽默是轉換心境最好的方式,使自己能笑著對天、笑著面對命運,快樂知足的過日子。

  以前我看過一本書:五體不滿足,作者乙武洋匡一出身即被醫生判定原因不明的「先天性四肢切斷」。但他說:「殘障只是我身體的特徵,沒有必要為身體上的特徵而苦惱。既然有殘障者做不到的事,應該也有只有殘障者做得到的事。上天是為了叫我達成使命,才賜給我這樣的身體。」因為有著這樣的使命感,使他更積極到各學校團體,甚至國會演講,以實際行動推動「無障礙空間」和「心靈無障礙」的公益活動。對於殘障者,雖然時常困擾著父母,增加生活上極大的負擔,但還是會有一些人放棄他們,豈不是對這些殘障者非常的不公平嗎?

  這本書也說到:「如果能肯定自我的存在價值,自然也能肯定別人的『個人風格』。就像自己獨一無二般的,對方也是獨一無二、非常重要的存在。」看完這本書,讓我對殘障者有了更深的一層瞭解。我們可能曾經不知不覺地孤立了一些身體上有殘障的人,也可能會很少正眼看他們,不會對他們予以期望。但是,所有殘障者都需要我們給予他們展現的機會,把殘障者跟其他健全的人分隔開來,只會限制了他們的成長,因為四肢的缺陷,並非頭腦與心的缺陷,只要給予鼓勵和展現空間,其貢獻或許勝過許多身心健全的人。

  這本書真的富有生命教育意義。作者用自我解嘲的方式寫下這麼多艱辛的心歷路程,這是需要多大的勇氣!雖然我會邊看邊笑,但是,如果我跟作者角色互換,那真的會感到難過而退縮。我真的要向生下我的父母說:「謝謝您們給我一個健全的身心。」在書中看見這個爸爸用偉大的意志力照顧他的小孩後,我學會更懂得珍惜身邊的一切,雖然辛苦的人到處都有,但是如何『知足、珍惜』這才是重點。再者,作者更是偉大,因為對這樣的孩子培育過程須花多倍的心神和體力,這豈不是時下諸多失職和狠心父母最佳典範。本書除了發人深省外,也讓人低迴不已。
 
 
四●討論議題:
  有一個殘障的小孩已經夠糟了,但尚路易卻有兩個殘障的兒子。對於一個天生缺陷的孩子,我們通常都會離的遠遠的,甚至將他們視為所謂的怪胎,尚路易是如何面對他那兩個小孩的。沒錯,天無絕人之路。那當我們生有這種情形般的孩子,除父母長期照顧之餘,政府或社會機構又該如何協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