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名稱: 私立樹德家商 二年級 6 優等
作  者: 蔡佳容 
參賽標題: 死亡如此靠近
書籍ISBN: 9570316942
中文書名: 死亡如此靠近
原文書名: 死亡如此靠近
書籍作者: 蘇絢慧
書籍編譯者:  
出版單位: 大塊文化
出版年月: 2001年10月
版  次: 初版
一●相關書訊:
安寧病房是怎樣的地方?來到這裡的人,過去如何面對自己的生,現在如何計較自己的死?而在安寧病房工作的人,看著一齣一齣關於生死的劇碼在眼前上演,會有什麼樣的感受與思考?
  本書作者是一位在安寧病房工作的社工師,從自己的生命歷程和工作經驗出發,要告訴大家:死亡並不是想像中那樣的毫無益處,而陪伴臨終病人也不是件讓人恐懼的事。
  作者在書中的第一部寫下了她照顧過的病人,記錄下這些生命勇者與智者的小故事,字裡行間流露出她對待病人的真心。她並且記錄了幾個瀕死病人能預知自己死亡的不可思議情節,讓人讀後心頭為之一震。第二部則提出了作者在安寧療護方面的心得,例如怎樣照顧喪親孩童的情緒、如何讓面臨親人死亡的家屬用健康的方式面對傷慟、關於安樂死的思考等等;她甚至自己預先設想了自己將來要如何向世界告別……
 
 
二●內容摘錄:
人,在生命與死亡交會的渡口,獲致最純淨的靈性成長。心,在痛苦和考驗交織的網中,洗鍊出最光華的人性。(p.11)
人面對死亡的惆悵與不甘,或許是因為感到此生沒有活得精采,沒有實現自己對於生命藍圖的規劃,或者是從沒想過自己的生命可以如何活著。(p.70)

家庭的悲劇令人唏噓感慨,人生的煩惱、無奈、寂寞、痛苦大都由此而來。然而,人們仍然心存盼望,能從家庭獲得包容、歡樂、安慰與愛。(p.128)
 
 
三●我的觀點:
在這個社會當中,我們常常把死亡想的恐怖、畏懼等……,甚至會逃避或者談及到有關死亡的話題,使這些想法發生有很多種原因,而這些原因或許是被老舊的觀念影響著,也或許是被自己的宗教信仰影響著,這都要自己去慢慢思考以及探索。我們每個人都會面臨死亡這個問題,只是快慢而已,有人常說「早死早超生」是好的,但我覺得這並不是完全正確,若今天死的是你的親人、朋友,真的能那麼輕鬆、如此坦然?而且逝世者也不一定來的及面對,他們一定沒準備好,而我們,也沒辦法接受或承受吧!只是一昧的覺得去世就不會痛苦了,這話沒錯!死了確實少了痛苦,但也要想想在生命中一直支持自己的人,他們一定很希望你能繼續活下去。

很多人不清楚安寧病房是什麼,觀念都覺得那是等死,什麼都不做的地方,但是有這些觀念都是錯的;連我一開始也認為安寧病房不是個好地方,感覺進去,就出不來了。但是在我看完這本書後我的觀點有稍加改變,覺得安寧病房是個很神聖、莊重的,並不是等死,什麼都不做的地方;那邊有減輕病人痛苦的醫療和一些幫助病人和家人去了解有關死亡各方面所要面臨的問題,也會幫助他們經濟上的困難,也會有醫護人員與家人或者病人談心,不要讓他們這麼絕望。諸如此類的事,安寧病房都有。

在這本書裡也提到了安樂死,這個對於人類是好是壞不一定。我覺得像癌症的人安樂死只是提早結束生命並不會有什麼特別的幫助,硬要說有幫助的話,應該只是讓病人減少痛苦的日子而已,不過減少幾天痛苦會比較好嗎?我覺得就算只剩幾天的生命,當然還是要繼續的活下去。至於植物人呢?有的人認為他們活下來只是在浪費糧食,但對那些家人來說,至少還有著一絲絲的希望,能夠等待他們清醒過來。

我覺得這位社工師把他在安寧病房所發生的事記錄下來,讓我們了解到社工師都是在安寧病房做些什麼,也讓我們知道社工師也是個重要的人物,像這裡面記載了很多他所關懷過的病人,有的人生命很長,有些則很短暫。而有些病人,很消極,有些病人則很珍惜剩下的這些時光。這裡面記載著需多安寧病房的事情,是紀念也是讓我們有所領悟的一本書,領悟我們該怎麼去面對即將死亡的訊息;這是滿有意義的一本書,告訴我們很多道理以及正確的人生觀念。

 
 
四●討論議題:
如果自己或身邊的人即將死亡的話,那該如何把握剩下的時間和其他人相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