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對現在的小孩來說是個很遙遠的名詞。現在小孩的童年,莫過於電視、電腦、安親班、才藝班......等等。雖然物質生活上比以前在草地上打滾的孩子還要好的多,但心靈上,卻也比那些在草地上打滾的孩子空虛了許多。沒有補習班、沒有才藝班的日子還不是照過,能考上的人還是能夠考上好的學校。現在好多小孩的成績都不是讀出來的,而是「補」出來的。
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考試成績要高、要好,最好是能夠當全班的第一名。但是,第一名,就只能有一位。每個人的興趣不同、方向不同、志向也不一樣。世界上有可能會有兩個相同夢想的人,卻很難有兩個志向和方向都一樣的人。作者選擇了讓孩子適性發展,讓孩子有足夠的空間。但唯一的條件是他必須為自己以後的生活負責,無論是貧窮還是富有,都必須自己來承擔。這是在現在父母身上很難看到的事情,現在的父母可以為了給孩子更好的生活而犧牲了自己的休閒與健康,卻無法讓孩子得到最重要的快樂。每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小孩可以像郭台銘或是王永慶,至少生活沒有問題。但那真的是小孩子所想要的嗎?就如同作者所說「成功並不是人生唯一的目的」人生除了成功以外,還有許多的「目的」。但是每個人的目的並不會完全一模一樣。
成績並非代表一切,相反的現在家喻戶曉的王永慶、每家都有的燈泡發明者愛迪生卻都只有小學畢業。又有誰會想到一個連國中都沒有畢業的人,他的成就可以讓全世界都知道、讓全世界都認識他呢?機會是留給準備好的人,沒有人的成功是靠幸運。正所謂「寒窗十年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世界上沒有所謂的幸運,在幸運背後的努力更是無人過問。又有誰會知道在愛迪生成功的背後,他經歷的失敗有多少呢?我們往往只看見別人光鮮亮麗的一面,卻忽略了在那光鮮亮麗的外表下,是用多少辛苦所堆砌而成的。
人類是一種很奇怪的動物,往往只想到我們現在沒有的,卻沒有想到我們擁有的。一直羨慕別人有這個有那個。卻沒有想到在那鮮艷的外表下的汗水和淚水。背後的辛苦又怎麼會是我們這些沒有經歷過的人能懂得呢?但也是因為這樣。有許多長輩,因為自己小時候受過太多苦,不想讓自己的小孩也跟自己一樣受苦。有錢的時候,能盡量滿足小孩的慾望就滿足小孩的慾望;沒錢的時候,就盡量去賺錢來滿足小孩的慾望。卻沒有想到這樣反而是給小孩子「負擔」為什麼呢?因為「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家長完全沒有考慮到這點,只知道給他們享受,卻不知道他們以後能不能忍受沒有物質享受的生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