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是人們得天獨厚也是最珍貴的寶物,就如同張曉風所說「我們需要一座山」。是的,我們需要一座山來想念,我們更需要存於心中的那一片綠,我們需要一個沒有任何污染、破壞的美麗天地,在那人們能滿心歡喜與萬物盡情遨騁於天地之間,享受大自然中的生命美好。為此,我們更應當保護好屬於每個人的美麗寶島——福爾摩沙!
記得當年葡萄牙人是多麼讚嘆這座位於婆娑之洋的寶島,近年來隨著經濟發展的開發,環境汙染使得許多生物都失去蹤跡,山河不再美麗,大地的容顏也變了顏色,「三十歲的母親,卻有八十歲的衰老顏容,只因為生養了一群不肖的福爾摩沙子孫。」作者寫的小詩,是如此令人痛心卻又感到十分貼切,從長輩口中得知與大自然的孩提記憶,也已不復存在。但跟隨作者的文字與捕捉大自然精彩丰姿的攝影,卻讓我們再一次體認自然界的美麗感動。荒野中的歌聲是天籟般的音樂會,它歌頌大自然之美、讚嘆生物強韌的生命力,同時也提出深沈的反思,讓人重新思考與自然的關係。
此書中紀錄許多在台灣早期隨處可見的動植物,以及因人為因素而湮滅的溼地。為什麼後代的子孫只能透過照片才能欣賞自然的美麗?為什麼人們總是要付出慘痛的教訓才能喚起對其他生命的尊重?世界上其實並沒有生物能獨自生存,大自然的生物都各有貢獻,而人類也受惠於其中,這種連一呼一吸都息息相關得程度,只因為自私之人與不肖業者短視的經濟角度,硬深深的剝奪其他生物的生存權利,並將好與壞、益與害的偏執烙印再牠們身上,這種不可取行為所造成的結果,也同樣是由我們來買單承擔。
近年來台灣生態環境的各種破壞,也為我們生命帶來隱憂和威脅,許多污染疾病的爆發、自然災害的擴大與外來種生物的侵害(如:紅火蟻),都是值得我們再三思考和用心反省的。其中書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部份是:法國曾經為配合法國特有種青蛙的生態,而多耗費許多工程、資金將高速鐵路改為高架橋,這種尊重自然的精神與國內相比,真是令人感到羞愧不已,「縱使他們開的是賓士三○○,但他的行徑仍只是那個踩三輪車的車夫」作者的這番話,就好似當頭棒喝般讓我有更深一層的感觸。
在現今世界一家的地球村,環保已是全人類必須好好面對的課題,許多國際間的生態保護條約更顯示出其重要性,除了環境保護組織的努力外,更重要的是從個人出發,像是隨手做好資源回收或不亂丟垃圾這種人人都有能力的小事,卻可以為我們生存的土地帶來不少影響。我們應該好好珍惜生活周遭所擁有的一切,就如同熱愛大自然、深愛著台灣的作者所說:「珍惜荒野大自然,才有美麗的家鄉。」,一起為我們生長的土地盡一份心力,懷者感謝的心情,一同保護這塊美麗的寶島,將像書中整條山徑舖上油桐花編織的地毯那般美的景象傳承延續下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