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名稱: 私立樹德家商 二年級 39 特優
作  者: 羅筠 
參賽標題: 槍口下的童年
書籍ISBN: 9789866852268
中文書名: 長路漫漫 非洲童兵回憶錄
原文書名: A LONG WAY GONE:MEMORIES OF A BOY SOLDIER
書籍作者: Ishaeml Beah
書籍編譯者: 丹鼎
出版單位: 久周文化
出版年月: 2008年5月
版  次: 初版
一●相關書訊:
本書《長路漫漫;非洲童兵回憶錄》說的正是作者本身在十二歲那年成為兒童童兵的真實故事。

從小生長在西非獅子共和國的實美•畢亞本來是個喜歡唱歌舞蹈的快樂兒童,就在十二歲時畢亞沒有料想到,短短一天與兒時友人離家參與才藝表演,竟傳來家鄉淪陷戰火的消息,原本純真歡樂的童年瞬間失色。尋找親人下落的路途中,為避免落入反叛軍的手裡成為殺人機器,他和哥哥與朋友們穿過非洲的叢林與荒野,在飽受暴力蹂躪的土地上四處流浪,但最後大家失散;他便開始和別的兒童流浪且多次險喪命。後來他和另外三十多名兒童少年被政府軍這一方收留,這三十多個兒童少年裡只有一個十七歲,兩個才七歲、十一歲,其他則介於十三歲到十六歲之間。他成為兒童殺手的這段時間裡,從一個天真無邪膽怯的小孩,成為了冷血嗜殺嗜毒的,而且懂得行搶劫掠的士兵以及專業殺手,殺起人來-特別是以處決的方式殺人,一點也不會手軟!
 
二●內容摘錄:
「我們要努力像月亮一樣」卡巴提有個老人常常提及這句話,我記得我問過外婆這句話的涵義。他解釋說,這句話是要提醒大家要隨時嚴以律已、寬以待人,她說:日頭太大熱得受不暸,或與下得太多、天氣太冷時,人們就會抱怨,但月亮肉臉時沒有人會滴咕半句而是心情愉悅,以各自的眼光欣賞月光。(p.43)

我徹夜未眠,坐立不安的等待白晝,如此我就能全心回到我的新生活,重新發現兒時的幸福,找回心中的快樂。這些日子以來,我生活在三個世界當中;我的夢境、新生活的經驗、還有他所觸發的前塵往事。(p.49)
 
三●我的觀點:
在目前這個電子產品充斥、資訊媒體廣泛、穿衣住行食樣樣都不缺的時代裡,有誰想過當一個未成年的少年會者根本僅僅七、八歲的兒童會在世界的某個角落拿起武器冷血且不擇手段的去攻擊一座座村莊、居民,只是單純為了一頓飽餐甚至只是要求一夜的安穩?

如果不太健忘,還記得《血鑽石》這部電影,她所敘訴的就是獅子山國的動亂。獅子國的鑽石,使得反叛軍、外籍兵團等都為了控制礦源而戰亂不休,甚至兒童也都被綁架、脅迫、洗腦,而當作兵員使用,而被洗腦過的兒童六親不認,甚至是父母親都敢殺。真實案例在好幾年前一對緬甸克倫族的兒童兵,因為有人受傷越境進入泰國,佔領一所邊地區的偏僻醫院,脅迫醫生治傷,而後又殺出重圍逃回緬甸,這起事件成了當時亞洲的重大新聞,而後國際媒體打破重重關節,去訪問這些兒童兵,在當中這些兒童兵最小的只有十二歲,槍都比人高,他們皆都在緬甸叢林裡過著「不是殺人,就是被人殺」的日子,因此所謂的「童兵」或兒童殺手,再當今世上並非是只存在在於一個或兩國家的特例而是存在於許多國家的普遍現象。

當別的十二歲到十五歲的兒童還在過著他們快樂無邪無憂無慮被父母疼愛被親人捧在手心裡的童年時,有誰知道,諷刺的是另一些兒童卻已經全副武裝的在槍裡來刀裡去的,他們擁有共同的信念,只要不死就已經是最大的幸運;他們人生字典裡沒有「幸福」這樣的字眼,然而同樣慘烈的故事也發生在東南亞寮國的苗族人身上,他們世居於寮國的骨罈高原。
由於骨罈高原居高臨下,仍是切斷北越南下的戰略要衝,於是在越戰初期,中央情報局曾高價收買苗族壯丁當雇傭兵,乃至越戰失敗,越南、柬埔寨及寮國陷共,整個苗族只好大逃亡,有些人僥倖的逃到了泰國,輾轉到了美國,更多人只好一個家族、一個家族的再叢林裡流竄,爸爸打死了,兒子撿起槍就是戰士不管多大;哥哥打死了,弟弟撿起槍就必須戰鬥不管幾歲,七八歲就當兒童兵能是常態。這些兒童兵以及他們的家族,前幾年才在招安下棄械,但在這之前他們卻已在叢林裡逃亡了二十、三十年之久,這又是什麼樣的世界?什麼樣的人生?

畢亞的自傳可說是獨一無二,或是是上首次有童兵能夠以文字說出二十世紀末期最悲慘的現象之一代表作,文筆真誠質樸,是講述戰爭暴行的重要紀錄,最愣人感到不安的是,他提醒我們,任何身處如此極端的情境之下,意志崩潰而變得跟從前判若兩人是有多麼容易的事情,以誠實坦蕩的態度寫下自身的經驗,同時也沒有忘記其他人,深刻的傳達他們所體驗的根本恐懼,青少年甚至是兒童,戰士兼殺手的濫觴,畢亞的回憶錄作品代表著非洲人對非洲戰爭的見證。看完這本書總會不經讓人開始省思,怎麼會有人能夠在歷經了如此殘酷的慘劇和地獄之後,心中的人性和理性仍能毫髮無傷?

在這時代有著所謂俗稱草莓族、布丁族,總是禁不起壓力、責罵,總是不堪一擊,假如今天換作是我們上場作戰是否也能像他如此,不怕困難只為了求生存,或許很難更可能我們其實做不到,就現在的年輕人來講有可能只是因為一點點小小的責備或是功課上、工作上、同儕中給予的壓力就能夠使我們逃避、難過甚至輕生,但他們卻是這麼努力不管用什麼方式只為了要活下去,就開始會覺得我們的念頭真是可笑、甚至可恥,但回過頭想想自己所居住的地方是如此的和平和美好,我們擁有的小小幸福卻是他們多數人沒得到或是未曾得到過的,就這些小小的快樂而言,我必須學會更珍惜我所擁有的。
 
四●討論議題:
畢亞只是個十幾歲的小孩,在面對戰爭、反叛軍無情的攻擊、家人的失蹤、朋友的死亡、流離失所的慌張,是要股起多少的勇氣、經歷多少的心碎、面對多少的難題足以讓他拿起槍枝上場作戰,換作是現世代的我們呢?有誰能說他辦得到?試著思考這時代的我們是否也是一定要經歷這些折磨痛苦才會學習成長,珍惜自己也愛護家人,不要等到失去了才會成長、才會難過,套一句中國人常講的「不見棺材不掉淚」,是不是我們要等到那時候才來後悔沒有好好珍惜擁有的幸福,從報紙上、電視上常常有許多自殺的新聞,我們總不把生命當一回事,不會愛惜而是負面的消極、沉淪、甚至走上自殺這路條,其實反過來思考我們擁有的生活和所屬國家的和平正是那些在戰亂中的家庭所渴望、追求的,看看別人、想想自己,不僅開始省思為什麼我們都不好好把握我們所擁有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