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名稱: 私立樹德家商 二年級 39 優等
作  者: 陳志偉 
參賽標題: 原來做麵包也能這麼偉大
書籍ISBN: 9789866745973
中文書名: 柔軟成就不凡
原文書名:  
書籍作者: 吳寶春
書籍編譯者: 劉永毅
出版單位: 寶瓶文化
出版年月: 2010年02月05日
版  次: 初版
一●相關書訊:
2008年3月,台灣代表隊首次在世界麵包大賽中贏得亞軍!在高舉大獎盃的得獎者中「法國麵包做的最好的人!」還獲得2010年個人冠軍賽的參加資格!這場比賽,不但肯定了他的成功與努力,更對他有著特殊的意義……

為了追求理想的美味,麵包成為他的導師,交他堅持溫度與時間的每個細節。面對費心培育的老麵,麵包成為他的孩子,即使徹夜呵護照顧也不覺得勞累。當決定用畢生熱情投入,麵包變成了他的志業,他要讓全世界看見台灣的麵包!不僅是麵粉、酵母和水,在每一口麵包背後,蘊含的是他最深厚的心意!

 
 
二●內容摘錄:
那天晚上,載著媽媽和我、七哥的救護車從台中仁愛醫院駛往屏東內埔的老家。媽媽安詳的躺在救護車中央的單價床上,臉上蓋著白布,準備要回家了,我和七哥陪著她走完人生的最後一程,陪她回到從小生長的故鄉。(p.25)

一路上,我跪在媽媽的身旁,握著媽媽已經失去溫度的手,眼淚卻怎麼也止不住。往日和媽媽相處的情景從眼前一一流過,心理不願相信媽媽已經離我而去。在窗外的夜色中,一盞盞路燈就像乾估的樹木班刷刷掠過,光影從救護車的窗戶閃進後隨即消逝,一切是那麼的不真實。(p.25)
 
三●我的觀點:
看了寶春的人生故事之後,才知他十二歲喪父,全家的生計重擔權落在母親瘦小的肩膀上,由母親含辛茹苦,一手撫養他們兄弟姐妹,即使家庭生活環境困苦,但他一個鄉下小孩卻不為所苦,反而用麵包來寫他的人生。

學校的生活,是他不美的回憶,他當學生的日子短暫,愛鬧、愛玩、愛哭,成績又差,成了老師眼中的壞學生。但是他從社會裡學習,從工作中成長,得到很多貴人相助,因此給社會大眾一個很好的啟示:讀書不是唯一的路,只要用心,每個人都會成功的。

他的學徒修業是很艱辛的,由書中許多描述便可知:「雖然早在當學徒之前就聽說,學徒生涯很辛苦,但從來沒想到,當學徒要比唸書辛苦一百倍都不只。」「麵包師傅的工作是辛苦的,一天工作十小時以上是家常便飯,而且從早忙到晚,幾乎是馬不停蹄,對體力的要求很大。」「麵包店學徒的假期也很少。除了每月的兩天休假外,只有過年的短暫假期。」

但面對這樣的情況,他從不抱怨,反而「趁大家下班後,還常常難著剩下的麵糰練習擀、揉、折、疊、壓……的麵包整形功夫。」所以不但學得一手很扎實的工夫,更在工作中用心去體會做麵包的一些原理,「在學習麵包製作的過程中,如果有太多東西要靠抽象的『感覺』,就存在著許多變數,很難轉換成有理論基礎,並可以進行精確測量與相互的公式或配方。」甚至,為了學習成長,拿較低的薪水,因為他認為「這是為了出人頭地必須付出的代價。」

等技術成熟,也當了明店師傅後,吳寶春更把握機會赴日本學習,開拓他的視野,提升國際的技術。有的人可能就到此就滿足,但他反而更用心學習管理、行銷等部份,甚至討論「為什麼我的麵包賣不好?」好吃的麵包的關鍵,就在於味道的精隨,所以,這也是他能獲得獎的原因。

而且,寶春永遠不會放棄自己,即是環境再惡劣,也會盡全力做好準備,克服困難的典範,正是我學習的目標,憑著這幅來自屏東土地而生的意志力與精神,更驗證了只要身懷一技之長,行行出狀元、條條大路通羅馬。

每一個孩子都有其發展的空間,並非只有學術表現才是唯一,也是讓孩子適性發展,開啟學習的另一扇窗,寶春堅持著在逆境中前進的勇氣,奮發向上的精神,所寫下成功且動人的故事,正是學子們最佳的學習目標,是「一步一腳印、打拼出頭天」的寫照,更是屏東之光、台灣之光。

看了這些動人的故事,我將他們視為很棒的人生經驗!他人精采的人生故事,往往也是自我學習的一種,希望寶春師傅的平凡人生,能讓所有人有所感受。
 
 
四●討論議題:
寶春師傅的努力,是需要很長的時間以及磨練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