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名稱: 私立樹德家商 三年級 五 甲等
作  者: 杜秀美 
參賽標題: 愛不應有性別限制
書籍ISBN: 9861731040
中文書名: 同類:青春女。同志小說選
原文書名:  
書籍作者: 張曼娟
書籍編譯者: 張曼娟
出版單位: 麥田
出版年月: 2006
版  次: 初版
一●相關書訊:
  在每一個個交疊的身影間,每天總譜出許多動人故事,如同我們看到的這一本《同類:青春女˙同志小說選》。悠遊在每一篇景致萬千的小說中,感受到貼心的滿足,也讓自己的愛情記憶悄悄的流溢而出,我們將可以在裡面捕捉到你我曾經滋養的情愫、你我錯過的真情表白、你我尚未萌芽的愛情、你我歷久彌新的熱戀溫情。異性戀社會對於女同志的刻板印象較之女性更為貧乏無色,女同志並不若社會的庸俗理解、無性無慾。愈來愈多的女同志文學創作現身,織染著這片彩虹大地。
 
二●內容摘錄:
  「女人總被認為是難以捉摸的。其實,那些幽微而曖昧的思緒,正是女人之所以成為女人,最充滿魔力之所在。唯有暸解了,體認了,才能感同身受。女同志的愛情,脫離傳統的夫妻婚姻與家庭生活,追尋的是更為純粹的女人價值。」———張曼娟﹙p.9﹚
  讓女同志小說可以成為市場上清楚的選項、專屬貼身的商品,站在世界舞台的正中央,讓燈光聚集於此,理想是溫暖的夢,而夢境已然成真。女同志的真實生活面貌在社群之間成為一個可以學習和傳承的經驗,而這是很多女同志一起摸索、一同打造的。女同志的描繪不只撫慰了曾經孤單的每一個人,解放了許多困惑的腦袋瓜子,也擔負許多人迫切尋找身分認同,並滋養了整個社群的活力。﹙p.7﹚
 
 
三●我的觀點:
  說到同性戀這個話題,對於社會大眾是敏感的。有許多人歧視,不斷地批評,甚至想反同性戀…。隨著世界越來越多元化,紛紛也有許多國家同意同性戀結婚合法化!如今我們才能大方地討論,以及看到這本書的內容。一般來說,女生和女生是較能接受的,就像身為女生能和自己的女性朋友手牽手,大家看來也是因為感情好。其實,撇開那些從古自今的觀念,男女生的關係,每個人都存在著屬於自我的靈魂。是否該給予靈魂的自由?不危害到社會的治安,憑著自己的靈魂找尋捍衛屬於自己的人權。是什麼原因讓這些事情發生?常是大人們口中說的不懂事嗎?或許所謂的同性戀是無法替國家生產報國、甚至傳宗接代。所以對某些人來說,是無法接受與理解的;而對某些國家來說,是無法合法化的。
  然而,同性戀對社會的影響是,衝擊到社會的道德倫理、人知常情、男女關係。走在路上偶爾可能會看到同性戀外型上的改變,極端的是,男生會正大光明的戴上假髮、在臉上化妝、身上穿著裙子。而女生則是將頭髮剪成是男生的髮型,穿著十分的中性,或是穿束胸內衣隱藏著身體上的部位特徵。往往他們會接收到四周的人,投射怪異的眼光,猛盯著看。一般人的心態,總是想為何要如此打扮。
  書中有許多故事,什麼都不曉得的我們、完全寥落不明的人,只需要帶著柔軟的心,看著文字自然貼近自己,就可以了。有時候是否會感覺到改變過後的男生比女生更為女性化、改變過後的女生比男生更為帥氣,添增了一些無法言喻的魅力。異性戀的社會對於同性戀的性別思想較為貧乏無色,但其實不是社會的庸俗理解、無性無慾。想念對方的滋味、感受對方的溫暖、體貼對方的辛勞、觸摸對方的身體,何嘗沒有?
  愛不應有性別歧視,出櫃結婚爭權益,婦女團體催生「同志伴侶法」。根據報導,某對同志戀人,他們的關係只能在彼此的社交圈公開。「我爸媽知道我是同志,也知道和我同居的女子是我的伴侶,但他們要求我不能對親友公開。」她從來不覺得自己的同性戀性向是種羞恥,也不喜歡自己和戀人只能被介紹為「好朋友」,無奈於雙親的壓力,兩人只能以好友的名義租屋同居。
  另外的議題在法律上是,同性戀明明就要陪伴到白頭偕老,卻報稅不符撫養人的資格,因為台灣只認可一男一女的婚姻。而同性戀的權益無法保障之外,當面臨到同志伴侶愛人要手術開刀,卻也無法替對方簽下同意書。對他們來說,台灣伴侶權益的推動,是理想、是溫暖的夢啊!
  現在社會型態多元,除了異性婚姻、同志伴侶外,仍有許多同居而不想結婚的伴侶關係。我國現行的法律,把所以無法不願意選擇婚姻的人,都視為「單身」,這種作法是種隱藏的忽略人民。
  簡短來說,當今的我們,是否該重視到同性戀弱勢團體?台灣同志是否該合法化?讓大家認識並深入了解同志的世界。或許衝擊到社會的刻板印象、道德倫理,但是同性戀們的權益也不能因此忽視。從國小的公民課本當中,我們也可以看到台灣所謂的「男女平等」,不是嗎?
 
 
四●討論議題:
  愛不應有性別限制,試著認識同志世界、深入了解同志。探討社會的刻板印象、道德倫理對於同性戀影響,以及研究異性戀和同性戀的差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