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開始讀這本書時覺得這對我來說似乎還是太早,或許是人生歷練不夠多很多事我並不能真正的去體會,但也或許是因為內心深處還是害怕面對「死亡」,所以當看到作者的老教授墨瑞把死亡看的這麼開、這麼坦然的面對讓我感到很驚訝,在讀這本書時會想「如果是我得到了不治之症我能像墨瑞一樣樂觀看待嗎?」答案應該是不行,我很害怕,不管是自己的死亡還是親朋好友的死亡我都不願見到,既使知道每個人最終的終點站就是這一步但還是會害怕那天的到來。
讀完這本書,我就跟作者一樣上了教授的十四堂課或許裡面有些道理我不懂但是至少我能比較接受死亡。我在想墨瑞是幸福的至少他能把握自己來日不多的的日子,能照著自己的意思過完最後的生活,雖然最後的日子過的很痛苦但是比起一些發生意外或是突然死亡的人,至少他是幸福的。沒有人能知道自己到底能夠活多久,我想到最近看了一部醫療劇裡面有個護士的男友也是得了跟墨瑞一樣的病-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那個男友在之前是個大有前途的醫生但是因為生病而不得不放棄了原有的一切,剛開始那個男友也是自暴自棄,但是最後他也跟那個護士度過了最後的日子,「因為知道來日不多所以特別珍惜兩個人在一起的時間,就算只是坐在病床旁一起吃個飯也覺得很幸福。」這句話是那個護士在男友的喪禮上說的,這句話讓我覺得很感動。是不是人都要到了最後才懂得珍惜,失去了才懂得後悔?
我很羨慕墨瑞能那麼樂觀,不管是面對死亡還是衰老「人們總是希望還年輕,你知道這代表什麼?這是對生命的不滿意,對生命的抱憾,沒有找到生命的意義。因為你若找到了自己生命的意義,你不會願意從新來過,你會想到繼續向前。你想要看得更多,做得更多。」這是在第七堂課時對作者米奇說的話,這堂課談的是衰老「如果你一直不想變老,你就一直會不快樂,因為你還是會變老。而且,
你總有一天會死去。」對現在的我來說老離我似乎還很遠,但是至少我不會去害怕了因為這是人生必經的一個路程跟死亡一樣,都是很自然的一件事,當墨瑞知道自己得病到坦然接受死亡這期間並沒花費太多時間。書中所描寫的「生、老、病、死」是那麼的赤裸裸就只差在你是如何看待,不要害怕面對死亡是墨瑞想傳達給大家的話,我也期待我會有那麼一天,能坦然面對死亡的那天。
書裡也教了我愛與關懷及寬恕,要學會關懷他人學著如何讓生命更有意義,我很喜歡幫助他人因為那會使我有被需要的感覺。學會愛,相信愛這也是大家要學習的課題之一「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是學著付出愛,以及接受愛」、「學會彼此照顧扶持,只要我們學習到這一點,世界就會變得美麗許多」,「我們要寬恕的不僅是別人,也要寬恕自己」至今為止我還是不能完整的寬恕他人,還是有不想原諒的人,但我想也許以後或是更久當我想到時我也許就能釋懷了吧。
雖然知道墨瑞最後的結局,但是當我看到他死亡時還是忍不住留下淚來,這本書,帶給我是對生命的尊重,以及生活的動力,很少有談論生死的書可以寫的這麼溫暖這麼從容。也許幾年後當我又閱讀了這本書,又會有不同於現在的看法,也或許我還是不能像墨瑞那樣把死亡看的那麼坦然,但至少我知道這本書帶給我的影響會持續很久很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