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名稱: 私立樹德家商 三年級 312 甲等
作  者: 李欣潔 
參賽標題: 最後十四堂星期二的課
書籍ISBN: 9578468512
中文書名: 最後十四堂星期二的課
原文書名: Tuesdays with Morrie
書籍作者: Mitch Albom
書籍編譯者: 白裕承
出版單位: 大塊文化
出版年月: 2006年09月27日
版  次: 二版
一●相關書訊:
本書作者,米奇,曾經是老師眼中的希望。大學畢業後,他進入社會,載浮載沈,曾有的理想逐漸幻滅,人生的課題日益龐大難以面對。十六年後,他偶然與大學時代的恩師重逢,而這時他的老師只剩下最後幾個月可活。於是,他又上了十四堂他老師的課……

米奇每個星期二到老師家探望他。這位老師,墨瑞.史瓦茲,面對著死亡一步步接近,誠實看見自己在死亡面前的恐懼與脆弱,承認自己對人世的眷戀不捨,但他掙脫這些情緒,展現出洞澈人生之後的清明與安靜,並且帶著幽默感。

墨瑞不僅自己勇敢面對死亡,窮究死亡的多重意義,更藉著與學生米奇的談話,一點一點讓米奇因為世故而僵硬的心逐漸柔軟,讓他重新看待生命。
 
 
二●內容摘錄:
生命是一連串的來回拉鋸。你想做某件事,但被迫做別的事。某件事傷害到你,而你知道這不應該。你把某件事視為理所當然,但你深知沒有什麼理所當然的事。(p.53)

生命若要有意義,就要投入去愛別人,投入去關懷你週遭的人,投入去創造一些讓你活的有目的有意義的事情。(p.59)

只要你學會死亡,你就學會了活著。(p.104)

我們大都像是在夢遊。我們事實上沒有完全體驗這個世界,因為我們在半醒半睡,做著自以為非做不可的事。(p.105)
 
三●我的觀點:
剛開始讀這本書時覺得這對我來說似乎還是太早,或許是人生歷練不夠多很多事我並不能真正的去體會,但也或許是因為內心深處還是害怕面對「死亡」,所以當看到作者的老教授墨瑞把死亡看的這麼開、這麼坦然的面對讓我感到很驚訝,在讀這本書時會想「如果是我得到了不治之症我能像墨瑞一樣樂觀看待嗎?」答案應該是不行,我很害怕,不管是自己的死亡還是親朋好友的死亡我都不願見到,既使知道每個人最終的終點站就是這一步但還是會害怕那天的到來。

讀完這本書,我就跟作者一樣上了教授的十四堂課或許裡面有些道理我不懂但是至少我能比較接受死亡。我在想墨瑞是幸福的至少他能把握自己來日不多的的日子,能照著自己的意思過完最後的生活,雖然最後的日子過的很痛苦但是比起一些發生意外或是突然死亡的人,至少他是幸福的。沒有人能知道自己到底能夠活多久,我想到最近看了一部醫療劇裡面有個護士的男友也是得了跟墨瑞一樣的病-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那個男友在之前是個大有前途的醫生但是因為生病而不得不放棄了原有的一切,剛開始那個男友也是自暴自棄,但是最後他也跟那個護士度過了最後的日子,「因為知道來日不多所以特別珍惜兩個人在一起的時間,就算只是坐在病床旁一起吃個飯也覺得很幸福。」這句話是那個護士在男友的喪禮上說的,這句話讓我覺得很感動。是不是人都要到了最後才懂得珍惜,失去了才懂得後悔?

我很羨慕墨瑞能那麼樂觀,不管是面對死亡還是衰老「人們總是希望還年輕,你知道這代表什麼?這是對生命的不滿意,對生命的抱憾,沒有找到生命的意義。因為你若找到了自己生命的意義,你不會願意從新來過,你會想到繼續向前。你想要看得更多,做得更多。」這是在第七堂課時對作者米奇說的話,這堂課談的是衰老「如果你一直不想變老,你就一直會不快樂,因為你還是會變老。而且, 你總有一天會死去。」對現在的我來說老離我似乎還很遠,但是至少我不會去害怕了因為這是人生必經的一個路程跟死亡一樣,都是很自然的一件事,當墨瑞知道自己得病到坦然接受死亡這期間並沒花費太多時間。書中所描寫的「生、老、病、死」是那麼的赤裸裸就只差在你是如何看待,不要害怕面對死亡是墨瑞想傳達給大家的話,我也期待我會有那麼一天,能坦然面對死亡的那天。

書裡也教了我愛與關懷及寬恕,要學會關懷他人學著如何讓生命更有意義,我很喜歡幫助他人因為那會使我有被需要的感覺。學會愛,相信愛這也是大家要學習的課題之一「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是學著付出愛,以及接受愛」、「學會彼此照顧扶持,只要我們學習到這一點,世界就會變得美麗許多」,「我們要寬恕的不僅是別人,也要寬恕自己」至今為止我還是不能完整的寬恕他人,還是有不想原諒的人,但我想也許以後或是更久當我想到時我也許就能釋懷了吧。
雖然知道墨瑞最後的結局,但是當我看到他死亡時還是忍不住留下淚來,這本書,帶給我是對生命的尊重,以及生活的動力,很少有談論生死的書可以寫的這麼溫暖這麼從容。也許幾年後當我又閱讀了這本書,又會有不同於現在的看法,也或許我還是不能像墨瑞那樣把死亡看的那麼坦然,但至少我知道這本書帶給我的影響會持續很久很久。
 
 
四●討論議題:
不要害怕面對死亡是墨瑞想傳達給大家的話,你會害怕死亡嗎?能像墨瑞一樣看待死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