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障固然不便,但絕非不幸」這句話給我的啟示非常大。
一個生命的誕生,代表一份希望的開始。作者的母親在得知自己的孩子是身體有殘缺時,非但沒有難過,反而說了「好可愛」,我想這就是一種做母親的喜悅吧!
作者把自己的「特徵」轉變為自己的「特長」,並沒有因為自己的四肢不全而自暴自棄,而是以另一種心境去面對這上天賜與他的禮物。對每件事他總是想盡辦法的去突破,不管有多艱辛,他都會突破萬難的去面對完成。很難想像一個沒手沒腳的居然可以跑步、打籃球、游泳,或許在這之中有很多人幫助他,但是他的毅力以及勇氣也是使他成功的原動力。
在他成長的歷程中,老師給他的幫助很大,他們對一個殘障的孩子採取的教育不是特別的待遇,而是以一律平等來對待,這樣多多少少有點殘忍,卻也是對作者最好的教育,也讓班上其他的同學覺得作者跟正常人沒什麼不同。在學校其他的學生對作者不會有那種憐憫的想法,大家都很願意幫助他,卻不是因為同情,是以一種對朋友的關懷,公平的把它當成團體中的一份子看待。
「殘障者不可能接受普通教育」,這種刻板印象使得很多的殘障者不能接受普通的教育。這使作者說:「互助合作的社會瓦解已久,能夠重新建立那種『血脈相通』社會的救世主,說不定就是殘障者。」這句話也不是完全都不可能的,在現在這個社會,有很多身體沒缺陷的反而比殘障者還不如。
「心靈無障礙」是作者一直努力的目標,要消除對殘障者的心理障礙,除了「習慣」之外,同時也需要有「肯定他人的胸襟」。這樣殘障的人在我們的眼裡也就跟一般人沒什麼兩樣了!!
看完這本書,使我對生命有不同的看法,我想我也會以作者來做個榜樣吧!
我們在乙武洋匡身上看到的,不是那殘缺的身體,而是他身上所散發的一種讓生命發光發熱的特質,他印證了,『命運,是掌握在自己手上的。』沒有一個人會註定成為失敗者,畢竟『三折肱而成良醫』他一直都在努力,他一直永不放棄,跌倒時,努力爬起來向前邁進,重新捲土再來,才能真正活出人生的價值,
我們也應該放開心胸,去用心關懷我們週遭的人、事、物,一起互相激勵、提醒,一起克服挫折,一起活出生命的意義!
友愛身邊週遭不方便的人幫他們
讓他們感受現在社會並不是完全的不溫暖,不是一定要捐錢或是做什麼事情,或許一句簡單的問候,幫忙的手勢,都會讓他們感受到無比的溫暖,愛心會溫暖整個社會。
每一個人都有他的價值,是寶貴的「生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