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以前都會問我:「你以後要讀高中還是高職?」而我的回答是高職,因為我對高中沒有興趣,對餐飲科目感到興趣,我也很慶幸我的父母並沒有一定要我選擇高中,而是尊重我,讓我自己選擇,我會這樣講是因為從古代到現在的父母都有一種想法,讀書的人就能找到一份比較好的工作,但這些人出社會工作,雖然他們讀了很多書,但是上司交代的某些簡單的事情卻不會做,也不太願意請教別人,因為他們覺得自己擁有高學歷,歧視他人,但不是所有高學歷都很驕傲,是他們的父母和社會大眾,父母覺得小孩拿到高學歷證明就很厲害,這不是應有的態度,要更謙虛,因為世界這麼大,一定有更多的人比你厲害,俗話說:「一山還有一山高」,眼光不能太狹隘,要把你所學的揮發到全世界,讓
全世界知道你,也讓你學到的知識學以致用,沒有白費你辛苦的學習。
作者也舉例了幾位炙手可熱的名人,例如:吳季剛、江振誠、賈伯斯……等人,他們都很厲害,但似乎都跟書本是陌生人,所以走了另一條路,但路太崎嶇,也讓他們走得很艱辛,但是不一定每一個人都在一樣的路,大家應該照著自己想法走,不是誰說怎樣,就照著做,路是自己走,但也可以參考別人的意見。我看了書本舉例的人─江振誠,他只有淡水商工餐飲科畢業,也曾在某法國餐廳當主廚,之後,隻身到法國闖天下進入米其林三星餐廳,在他努力下,成為餐廳主廚。我想他在法國絕對不是沒有努力,而是比別人更努力,努力並不是用嘴巴說說而已,要自己做,我覺得「江振誠」他不怕吃苦,而且對烹飪很堅持、專一,不會什麼都學,到頭來就成了一鱗半爪。
我也記得媽媽曾對我說:「如果你喜歡做菜,就要認真學習,不要半途而廢。」,這句話在我心中佔了很重要的位子,我的媽媽雖然只有高職畢業,但是他教我很多是課本上沒有的,媽媽就曾問我一個問題,若你是老闆,有兩個人要來應徵,第一位學歷是博士,第二位學歷只有高職畢業,但他在高職畢業隻身到美國打工。我雖然一開始是選第一位,但是想了一下,卻覺得是第二位只有高職學位,但是他到美國從不會英文,到後來英文很厲害,也了解美國的文化、食物、節慶…等,了解台灣與美國的差異性。我看了這本書後,作者在書裡寫出他對台灣教育的疑惑、批評,這本書讓我有很深的感觸,從幼稚園到現在,一直都與教育者接觸,也希望因透過這本書,讓所有人對教育更重視。我覺得教育並不是幾個優秀的教育學者或是政府官員,而是我們要拋棄舊有的觀念,容納新的觀念,但不是舊觀念不好,只是我們生活在一個大家族裡面,可以學習不同國家的教育方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