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大的北美原始山區,遠在聞名的優美勝地峽谷之南,有一處更為壯闊的峽谷坐落在國王河畔,俯看著一望無際的矮樹叢和世界爺森林。」書本封底介紹的這段話,是促使我閱讀這本書的原因。
翻開序曲,作者布雷姆用他的筆,帶著我們神遊美國內華達山脈的國家公園,一筆一劃的讓我回憶起家人帶我遊歷過的各個地方和那裡的風土民情。神木、太魯閣峽谷、翠峰湖、福山植物園……一切彷彿都還歷歷在目,可以說,我又藉著書中的文字神遊了記憶中的優美景點。
作者用了許多的故事,將書中的主角•美國世界爺和國王峽谷最傳奇的巡山員與搜救高手藍迪的一生,和他對山野的熱愛與滿腔熱血細膩地拼湊了起來。藍迪擔任巡山員和搜救員,雖然沒有立下什麼多大的事蹟,多麼風光的豐功偉業,但他用最善良的服務態度,最認真執著的熱血與熱情,帶領著大家可以安全的在國家公園內接受大自然的洗禮,也盡全力地保護大自然得以永遠安全完整的保有下去;光是這一點,就讓大家佩服得五體投地。然而這樣一個用心盡力為大自然著想的熱情生命,卻在一九九六年七月二十一日外出巡邏時失去蹤影,再也沒有回來。當時的藍迪五十四歲。朋友們先是震驚,但隨即起疑。因為藍迪前不久前才剛弄出了個婚外情,和老婆茱蒂之間相敬如冰,鬧得很不愉快,甚至連離婚協議書都準備好了。在這個過渡期間,藍迪的內心顯得脆弱和悲傷。因此有人認為藍迪會在山裡「自我解決」也不是不可能的事;也有可能是藍迪自己偷偷跑下山,想引起茱蒂的關心和注意。
藍迪曾經說過:「山裡不缺我一具屍體。」也許在他失蹤前一年的那個早晨,貓頭鷹真的叫了他的名字,而他也領悟了那其中「自然有其循環」的道理,而自己也是那循環的一部分。此刻,他回歸自然和循環之路,應證了他的領悟。
而自藍迪失蹤前的那一刻起,作者完整的記錄了當時所有的搜救行動,不僅深刻地描寫每個搜救參與者的心情,也生動的描寫每一幕救援的過程,猶如身歷其境一般,好像我也跟著巡山員,捲起袖子加入搜救隊的行列,一起尋找著藍迪的下落、一起猜測藍迪失蹤的原因、一起猜想藍迪內心的生與死。
在閱讀這本書的期間,又讓我眼前浮現出台灣各個高山百岳的景象;身體四肢彷彿是有自己的思想似的,再次懷念起那充滿了芬多精的翠綠山林或蜿蜒的山中小徑、高低起伏如中國萬里長城的山巒稜線,再度激起了自己內心最深處的感動和熱情。高山彷彿擁有一種魔力,不吝在哪裡都是相同的,雖然越往深山,物資越是缺乏,但讓我們的身心感覺都是自由的;反觀都市,雖然物資或其他的東西都非常齊全,但卻感覺像是被囚禁般的不快。我喜歡當辛苦爬到山頂時從三角點遠眺著宜人風景的那一刻。雖然過程視山區路況或艱辛或困難,有時甚至興起延原路下山而放棄的念頭;但這些路途上的問題和阻礙在看到標記代表三角點石碑的頃刻全都煙消雲散,覺得一切都是值得的,那一路上所流下的汗水又算什麼呢?我想藍迪可能也是讓身心沉浸在這種快樂之中吧!
雖然這是藍迪在山中的最後一個夏季,同時也是生命中的最後一季,但他那熱愛山林和大自然的熱情、堅持和精神,卻永遠地烙印在每個參訪國家公園的遊客心中,以及讀過這本書的人心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