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孤單寂寞的時候,與家人的疏遠或者是友情的缺乏而孤單,而這個故事敘述的,是因為愛而寂寞,友情之上愛情之下的矛盾之下,男女主角也陷入了灰色地帶中。
女主角叫鄭友慈,本身是個作家,她不服輸、重視友情,什麼都坦率就唯讀愛情例外,很少展現脆弱的一面,幾乎接近女強人的地步,堅強固然很好,但在愛情中卻變成了固執,這成了他和男主角之間的一道心牆。工作上,我喜歡女主角那種追逐自己夢想,不去想有多辛苦,只是專注的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這是很少人能夠做到的,而他不放棄任何機會,終於成了兩性作家,作專欄、上通告等等,也很欣賞他既幽默又有意義的想法,他覺得要是每個讀者的心聲都聽都在意,那現在他不會成功,只會一路跑到精神病院報到去。
男主角叫許瓏勳
,他愛攝影、體育,擅長也喜歡料理,但如果料理變成了工作,就會開始厭惡了,很了解友慈,有點優柔寡斷。從他身上可以看出一個人如何知道自己的真愛是誰,方法是靠感覺,時間是輔助器,他與前女友苡詩分手後的幾年再次遇見她,才發現最真實的情感,他開始忘了當初是如何愛上他,交往時除了甜言蜜語還聊了什麼,對她是懷念還是思念,一切都在最關鍵的那天揭曉。
看完了這本書,我知道愛情除了自己去追求以外,還需要契機、緣分與時間,契機有時是自己製造有時是上天安排,而緣分是命運所註定的。男女主角一見面就自在的像朋友,一分開就思念的像情人,他們開始後悔為什麼當初不放手去愛,但就因為經歷了太多,才使他們的愛更加濃烈,更想去珍惜,也證明愛和酒一樣,需要時間去發酵,時候到了你自然會聞到酒香,此時也是開封與放手去品嚐的時候。
所選擇的不一定是想要的,對自己的內心太過坦白又總會有些不放心,愛不說出口,擔心會有遺憾;而說出口,害怕的是寂寞。這也是常常在感情生活中所上演的,就算有那麼一點衝動想告白,但那份害怕和擔心總是多了一點,於是總是落到「做朋友就好」這個想法,繼續當朋友當然會比較長久,但隨著時間的過去,你可能會錯過的更多。
每件事情似乎都是這樣,總是不敢放手做,猶豫不決佔滿整個腦袋,於是機會就一個一個從眼前錯過,錯過之後在來後悔,諸如此類的惡性循環著,我想在愛情中每個人都變的沒有決斷性了吧,因為想的太遠太周到,反而使自己困在四面牆壁中無法走出去,冷靜思考後,其實每個人都是在以害怕與期待來談戀愛的,在愛情中總是變的笨拙也比平時更可愛,沒錯吧?但就差那麼一點點坦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