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角學生對身處的教育體系感到迷惘和抗拒,卻沒有一個人可以給他解答。「為什麼要學這些東西?」「學了之後就能保證有一個滿足的未來嗎?」「為什麼人生只能是不斷地讀書、考試?」老師的處罰成了一種契機,他終於發現到那些稀鬆平常卻無法理解的事情,於是他勇於對他認為錯誤的事情提出改變,那是一種難能可貴的勇氣,來自於對自己的尊重和對世界的期待。主角的行為很快引起所有感同於心的學生支持,他們也從那份勇氣得到了力量,決心為自己的未來爭戰。可是在這個過程中,主角也不免對自己堅持的事物感到恐懼,他怕,萬一他一直堅信的意念是個錯誤,這不單單代表他必須承擔那些因他而起的沉重,也是對自己深信的價值毀滅,而無所適從的崩潰。
以父母的視角來看,主角的媽媽費盡心思幫兒子找有名的教師,不也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但是卻不能明白,究竟什麼才是自己的孩子真正需要真正想要的?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他們的想法有時候決定了孩子很多的事情,卻不懂得傾聽自己小孩的聲音。主角的爸媽在面對孩子的問題時,從一開始的互相責怪到後來的意見一致,決心讓自己的孩子受到公平的對待,可以說主角決定抗爭的舉動,同時也促成親子間的溝通,讓父母了解到問題到底出於何處。天下父母心,沒有人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好,藉由自己的經驗,希望孩子能走上一條比較不崎嶇的道路,可是只要適度地放開手,相信他們,讓他們自己選擇的,也許會是讓他們都能笑著走的那條。
每個人在剛開始上學時,一定都抱持著好學的精神,和遠大的理想,但往往因為天資的差異、興趣的不同、認真的與否,或是師長們的因素,成績會有很多不同的模樣,但是第一名永遠只有一個,就因如此,才會有很多人喪失信心,因而害怕學習,而成為中輟生,到了最後,總是後悔莫及,想要再回到學校上課,但這些被貼上標籤的學生,往往無法再次得到認同,因而一直沉淪下去,就這樣一直惡性循環下去。其實,能不能成為第一名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努力和不怕挫折的精神,長大,到底是累積擁有?或是不斷的失去?面對這樣這樣的人生難題,除了不斷的接觸新事物,不斷的充實自己外,還需要和人相處的彼此了解,要快樂?還是要未來的成就?要在這兩難的問題中得到答案,是一個很大的難題,因為這其實是一個沒有正確答案的問題,也正因為沒有答案,對我而言,便是一個永無止進的追尋。
這個教育體系所存在的這個社會,有著太龐大的傳統價值觀,一時無法改變,而只要不改變,也許這個問題就會一直延續著。身為學生的我們,一樣是在這樣的環境下長大,就算現在不能改變什麼,也要秉持著自己的信念,用孩子的童真與單純,在這個世界找到出口,屬於自己的出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