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妮•弗蘭克四歲時,就體驗到了人生的殘酷。
那年,希特勒上台,在全德境内掀起反猶排猶浪潮。
為了家人的平安,安妮的父親他帶着全家遷居荷蘭。
1940年5月,荷蘭淪陷於納粹德國。由於安妮的父親奧託在荷蘭的這幾年與丹恩合夥做生意。
營業場所樓上有幾間廢棄的房間,被稱為“附屬建築”。
他沒有走,立即帶著全家人住進了“附屬建築”。
接著,丹恩一家和一名猶太人醫生也住了進來。就這樣他們開始了兩年零八個月的“非人”生活。他們不能大聲聊天,不能出去遊玩,不能烘製食物,更不能有任何社交活動。他們和外界僅有的聯繫就是奧託的無線電收音機和他的四個正直勇敢的僱員,他們給奧託等人偷運來食物和書報。
說到這裡這種偷偷摸摸見不得人的生活無論對誰來說都是一種難以忍受的折磨。壓抑、寂寞、苦悶、憂鬱使得“附屬建築”裡的居民們神經處於崩潰的邊緣。因此,爭執與吵架成了他們日常生活中主要的內容。
安妮是個懂事的孩子,她當然不會跟父母吵鬧著要出去玩,於是她開始寫日記。這本日記還是父母送給她的14歲生日禮物。從安妮後來的日記描述中,我們可以看見一個少女與他的家人是如何招受迫害的,他在日記中寫出了她的壓抑,寫出了人們內心中黑暗得一面。“我就像一隻被折去翅膀的小鳥,在一片黑暗中飛翔,卻碰在了囚禁她的籠子上。”安妮寫道,從上面那句可以看得出當時那粹對安妮的心理和生理造成了什麼樣的陰影!看到安妮寫這些就會覺的一個才13歲的女孩要她去承受這些事情,真的太不忍了。
安妮是個普通的猶太女孩,生長在納粹迫害的時代,
安妮的日記不過是個普通少女的成長日記,但因為混亂特別的時空背景,造就了安妮不凡的性格。
這2年1個月的密室生活,安妮不能外出、常為了一點不明聲響膽顫心驚,但她知足並且自省,她知道有更多猶太人正在集中營裡受苦受難,包括她那些學校裡的同學。安妮也在密室裡與彼得相知相惜,從中獲得難得的幸福感。
安妮是如此的懂事,從歷史上的紀載都可以知道猶太人在各方面是如此的聰明無論是數學、商業、科學……等,連偉大科學家-愛因斯坦都是猶太人,安妮如此可憐的結束她的生命時,年齡都比我們小。她之所以死去,是因為有人決定滅絕她的種族。所以決不能讓我們的人民中再出現這種非人道的仇恨。
我們應該要愛好和平,這種時候就會覺的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呢?我們也要很慶幸自己真的很幸福,可以快樂的上課,有家長的陪同與我們一起成長,還有老師和同學的陪伴,我們每天都很快樂不用提心吊膽,所以當自己自甘墮落的時候請想想還有人比我們更不幸,我們和她們比起來真的太幸福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