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我好想你」這本書主要再說明昭廣與他母親的互動關係,每一個家庭都有不一樣的親情,而我也有一個我很滿意的親情家庭。隨著年紀的增長,越來越
懂事也越來越喜歡我現在所擁有的家,更懂得珍惜。
而我的媽媽真的很偉大,世界上最大的莫非媽媽了,媽媽對我們兒女的付出總是不求回報的,但對於離開母親的身邊,對小孩來說,是件不明瞭、無可奈何卻又會大哭的事;而對媽媽來說,更是一件難上加難、難以抉擇又非常痛心的事。
在以前,大家都窮的時代,為了生活,母親也不得不把孩子先寄放在親戚家,孩子們或許是個犧牲者,但媽媽也不願意,也或許是因為這些孩子從小和媽媽的相處時間少,而一聽到一年會有一個月的時間可以和媽媽一起生活,想當然,孩子每年期待的就是那一個月的時間,這可能是我們現代小孩不懂的感覺,因為從小到大,我們都一直和媽媽生活在一起,深受著媽媽對我們的愛護,媽媽會非常的關心我們任何的事,而我們甚至還會嫌媽媽囉唆呢!
而現在「能多一分一秒和媽媽在一起,比什麼都重要。和媽媽分開時,我要坐普通車,慢慢地,一站一站離開。」在車站的描寫已經是依依不捨的離別情緒,又加上作者對母親說得這句話,真的說到心坎裡了,但其實,世界上有很多不公平、令人無法接受的事,但「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有些人可能因為這樣,反而領悟到人生中一些道理,因而在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讓他們在去幫助其他需要幫助的人;就這樣,週而復始。
但我們都要經歷的一定是「生老病死」,最令人無助不安的就是「死亡」,一時間要如何接受失去一個家人,這種喪失感太大,沒有東西可以填滿,也永遠填不滿,眼淚是不自主的流下,止不了的兩行淚是告訴其他人,失去了這一樣東西是再也找不到第二個的。不要等到真的失去了才要去珍惜....能珍惜的就應該好好把握現在。
作者寫出這樣的故事,相信有很多人都感同身受,很多的孩子在小的時候,都無法得到父愛或母愛,大部分的父母親他們的理由都是「要賺錢養家;沒錢孩子哪有的吃?」之類的理由所以都是隔代教養,但很多隔代教養都因時代改變,理念不合產生問題,有多少人能像昭廣和奶奶一樣?和平相處,互相鼓勵,在困境中還能開朗的笑!我們應該要好好跟昭廣的奶奶學習才對。
從開始閱讀的那一刻起,便一步一步進入作者的心境,無論是喜怒哀樂,一字一句都如此賺人熱淚,讓人感動的說不出話,能多一分一秒跟媽媽相處是最幸福的。可知道作者有多渴望能一直跟在媽媽的身邊,都不要分開,而我們每天跟媽媽在一起生活的人卻是很想要離開家裡呢?
|
|